說是有一定名氣和才學的領軍人物可以獲得學宮頒發的憑證,然后就有資格開班講學了。憑證有等級區分,不同等級能開的講座規模不同。
如此一來沒有憑證在野學者的就算不得官方承認的學派代表人物,時間長了名聲會不如有憑證的響亮。即便還會有人愿意去拜所謂的隱士為師,也遠沒有選擇前往長安拜名師的人多。
為首的官員目前正在和下屬商討要怎么制定講師的評級規范,好方便講師們盡快考得對應證書。
一件事情一旦開始設置詳細的流程和規模,就能迅速變得嚴謹完善起來。大家你想一個主意我想一個主意,學宮很快就像模像樣起來。
秦王政特意看了一眼負責官員的名字。
當初學宮那邊的管理人,他是讓群臣商討出人選的,沒太在意具體派了誰去。如今一看,這人倒是挺有想法的,等學宮建設好了,可以調回來重用。
許禰,沒什么印象。
秦王政問兒子
“你可知這人是誰”
扶蘇搖了搖頭,他也沒印象,說明在上輩子這人就沒有出過頭。
天底下英才那么多,能讓皇帝記住的人寥寥無幾。扶蘇也不可能把所有人才都網羅到手,例如那個還在戎人部落里當軍
師的女子,
上一世就沒能出頭。
這位許禰大約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上輩子泯然眾人。這一次有了適合他發光發熱的條件,于是不起眼的普通官吏也展現出了自己的卓越能力。
秦王政便了解了
“長安學宮你當初沒有設立過,如今相關的一切都是從頭做起。那許禰或許是極擅學宮相關的建設,這才有了出頭之機。”
就像后世有的人,比起當官更適合在大學當校長。不少學校的校長也是有官職評級的,不過他們和官場走的不同的兩條道。
扶蘇靈光一閃
“既然如此,倒是可以讓他去管理官學。”
官學和學宮有異曲同工之妙,既然醫療體系已經設立了中央的太醫署,教育體系自然也可以弄個教育署出來管轄天下學宮。
秦王政想得還要更遠一些
“官學是與選拔官吏相關的,若讓他管理這個,就要插手官吏考核。而官吏考核分兩個部分,一是選官,二是升遷。”
牽扯到官吏的任免升遷,那就不是小事了。
最終,秦王政一錘定音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暫且只讓教育署管轄學宮的入學考核。”
搞學術最好還是和官場分割開來,避免兩邊勾結,在教書育人時就搞差別對待。
實在不行就把所有的考核相關都單獨成立一個部門進行管理,總之不能叫別的部門有機會伸手干擾。
大秦正處于一個全新的階段,它是開創者,什么都要自己摸索著來。無論提到哪一個部門,都幾乎沒有先例可以依憑,治國難度著實不小。
即便是秦王政,也難免感到焦頭爛額。
幸好還有兒子陪他一起想辦法,作為當了二十年大一統帝王的秦二世,扶蘇擁有相對充足的經驗,可以替父親查漏補缺。
雖然在前瞻性的眼光上扶蘇不如父親,只能依靠經驗稍微一點幫助這樣子。但扶蘇已經很滿足了,至少他不是拖后腿的那一個。
可惜橋松年紀還小,拎過來也聽不懂。不然這么好的學習機會,錯過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