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得意地上奏太子扶蘇,為自己表功。
太子殿下自然回以賞賜表示贊許,轉頭就對父親說道
“趙高如此對待三國貴族,只怕要激起民憤。”
秦王政頭也不抬地批著奏折
“這不就是你想要的嗎”
扶蘇假作自己沒聽懂
“父親這是何意”
秦王政抬頭瞥了他一眼
“昔年惠文王任由貴族處置了商君,以此平息貴族怒火。但商君死后,變法仍然繼續推行了下去。”
想要處決商鞅的貴族想的是王上同意殺了商鞅,那必然是王上和自己站在同一邊,他和商鞅政見不同。
那么只要商鞅死了,變法就能終止。
而且哪有主持變法的領頭人被處決了,變法還能獨存的道理領頭人的死亡,不就證明變法是錯的嗎
其他諸侯國都是這樣的。
可惜他們沒看透,商鞅只是惠文王推出來平息憤怒的靶子。甚至商鞅一死,他們就更沒資格阻撓變法了。
寡人堂堂秦王都允許你們把大秦功臣處決了,你們還想怎樣廢除變法別得寸進尺了
如今的趙高經歷的其實也是一樣的事情。
為了平息六國貴族的怒火,他堂堂大秦太子都把心腹寵臣趙高給處決了,已經做出了巨大的讓步。如果六國貴族還想要求別的,那就是不知好歹。
所以趙高死后,秦國可以理所當然地繼續沿用趙
高對待舊貴族的手法。
畢竟大秦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沒空管這點小事。所以干脆選擇“怠政”
,不作出任何改變。
倘若誰有意見,那就去地底下找趙高算賬,主意是他出的。怪只怪他臨死前沒有鞠躬盡瘁地給出新的方案,讓秦國只能被迫依循舊例。
當然,扶蘇還是要說一句
“趙高怎配與商君相提并論”
秦王政便問道
“此人怎么得罪你了”
扶蘇頓時露出了委屈的表情,看著父親不說話。
秦王政
秦王政有了一種不太妙的預感
“有話就直說,不許沖寡人露出這個表情。”
結果就聽兒子酸溜溜地說道
“誰讓父親寵愛幼子呢,朝中許多人都揣測我這個太子早已遭受父親厭棄。那趙高便趁我沒了父親庇佑,聯合旁人擁立胡亥上位,想置我于死地。”
說完也不管父親剛剛的命令,繼續用那副被家長拋棄了的小可憐表情盯著親爹。
秦王政
這就是你之前折騰幼弟胡亥的原因
秦王政哪里能聽不出來扶蘇是在夸大其詞,什么“許多人都揣測”,里頭能有五個就算多的了。
扶蘇也不是當真在指責秦王寵愛幼子,不過是找機會撒嬌爭寵而已。
想要父親說在他心里胡亥比不過他一根小指頭,想要父親親口承認他才是最重要的那個。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扶蘇可謂是把這招運用得爐火純青。
秦王政雖然知道他動機不純,但有什么辦法,誰讓這是他最看重的長子。不過是說兩句好聽的哄哄他,而且說的也不是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