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心
的老父親替兒子刷了一波好名聲后,這才能安心看信。
看完,他眉梢微揚
“扶蘇,你這未來的女相,確實很有想法。”
扶蘇湊過來看了一眼
“娥姁嗎她的本事可不止這些,讓她在齊國待著,還是屈才了。”
呂雉在信中提及了籌集糧草一事,并沒有因為酈食其提出了她那建議中的為難之處就輕易地將計策棄之不用。
她認為,不管建議是否可行,也該上報給太子定奪。她和酈食其都不是特別懂軍事,太子那里卻不缺人才,或許能在這個基礎上完善呢。
反正思路不嫌多,能給上位者一點啟發也是好的。
酈食其還有點擔心王上和太子會嫌棄他連這點事情都做不好,還要反向求助秦國。
呂雉卻勸他,兩位君上不是那么器量狹小的人,義兄在齊國勞苦功高,這些事情君上都看在眼里。
事實證明呂雉的判斷是對的。
秦王政既然派遣酈食其出使齊國,就是信任對方的能力。有能力的人前來求助,不能證明對方沒用,只能代表這件事確實不好辦。
事實上秦王政都做好齊王幡然醒悟的準備了,但齊王好像比他預想的還要昏聵。
他考教兒子
“呂雉在信中提議可以送城安撫齊國,你認為如何”
扶蘇立刻在腦海中調出了秦國手里掌控的所有楚城,迅速排查哪個適合送出去。
很快,他答道
“百越附近的可以給,正好趙佗閑來無事,能夠牽制齊人。”
上回說的三處屯田支援之所,其實三個地點各有分工。
表面上看好像他們都是屯兵、種田和留退路并重的,實則不然。
秦楚邊界那里的田地不如另外兩處肥沃,自然不以種田為主。它主要為了屯兵支援,以及最重要的一點,給可能敗退的秦兵作為回家的退路。
魏楚邊界則是既可種田又方便屯兵。
不過屯兵比起來不如秦楚,秦楚離家更近、士兵過去不用走太遠。種田倒是和百越各有優劣,畢竟魏國良田又好又多,占了地利的便宜。
最后的百越則是水土豐茂適合種田,可惜開發出來的田地不算很多。而且氣候不適合屯兵太多,秦軍又根本沒可能往那兒退,所以百越主要以種糧為主。
趙佗說他從百越部落首領那里弄到了疑似產量更高的良種,是首領們在百越深林里偶然尋到的。可以在當地先嘗試種植,給大軍更多糧草。
因此,百越屯田既是為了多一處退路形成三方鉗制的穩固局面,安將士們的心。更是為了試驗新糧種在濕熱氣候下的產量,為后續開發楚國南部耕地做準備。
這樣還能光明正大地借機在齊國邊上增派兵力,而不引起齊國的防備。甚至能讓部分士兵提前適應百越氣候,為遷徙部分庶民去楚南安居做準備。
楚國那里還保留著一部分偏向原始部落的風氣,如果難以
改造的話,那就只能選擇下下策的遷居。
多遷點六國之人去楚國,沖淡楚人的比例。再遷一些楚人去中原,不讓他們待在家鄉繼續擴大地域隔閡。
▆無字驚鴻提醒您在大秦當完美太子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這不是什么好辦法,畢竟誰也不樂意背井離鄉。楚人那邊還能強硬讓人遷走,但反過來把人遷去楚地卻沒那么容易。
楚國如今的氣候會引發多種濕熱病癥,那里還有不少蠱蟲病的威脅,所以遷人過去最好還是在庶民自愿的情況下。
不然他們即便在楚地扎根,也會找機會獨立出去,乃至反過來攻打秦國。
可若是讓士兵先看到了這種氣候下田地的收成,總會有人為豐產而心動。到時候想挑出樂意遷居的庶民,就容易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