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再次用詭辯讓他的老父親無言以對。
不過秦王政已經習慣兒子的好口才了,聽完就當沒聽過,不給扶蘇任何一個眼神。
子孫后輩的事情太遠,他管不到那個時候去。扶蘇鐵了心要這么折騰,既然對大秦有利無害,那他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由于攻楚至少還需要一年的準備時間,大秦進入了少有的和平期。不需要戍邊屯田的士兵都放歸家中了,參與今年的春耕。
這幾年大秦庶民的日子越發好過,隨著和諸戎的貿易擴大,參與進產業鏈的縣城數量也在增加。
因為除卻耕牛貿易之外,秦國還從西域買入了大量新作物。
光是茶葉當然不夠付這筆錢的,而且戎人也消耗不了那么多的茶葉。問題不大,因為戎人也處在缺醫少藥的狀態下。
只不過戎人一般得的病癥和百越不同,需要太醫署研制出其他的藥丸。
為了讓藥丸的產量跟上需求,有了耕牛解放一定勞動力的庶民們把主意打到了那些不適合大規模耕作種植糧食的土地上。
比如陡峭的坡地、山林等等。
這些地方用來種五谷不合適,種藥材反而挺專業對口的。畢竟大部分藥材本就生長在山林間,不挑地形。
之前野外好采的藥材都快被采光了,不種不行了。
也多虧大量醫家弟子的涌入,讓眾人得知了許多平替藥草。否則光是供應百越的藥丸,原材料就不夠用,本地庶民自己生病了還要吃藥呢。
說起來生病吃藥,以前對庶民來講還算是個比較奢侈的操作。看病貴,買藥也不便宜,庶民貧苦又不識得草藥,生了病大多選擇硬扛著。
這年頭的底層民眾平均壽命低到可怕,很大原因就是不僅吃不飽穿不暖,生病了還基本不治。
先秦時期的平均壽命是31歲左右,這里頭還有不少衣食無憂的貴族在拉高數值。只算庶民的話,還會更低。
如今有了藥丸的產業,情況好上了不少。
不少人自己就參與了藥丸制作,知道它成本沒那么高。官府同意用只比成本高一點點的價格賣給本地百姓,于是大家生病之后也就敢吃藥了。
少有人干著活還不管自己具體是在干什么的,許多藥農閑暇之余就好奇自己做的藥丸是治什么的。記下來之后,遇到相應的病癥也省了看大夫的前,直接買藥丸就行。
實在連藥丸都買不起的,接手了這么多回的藥草,自己去山里找一樣的,私下制來吃了也是個辦法。
剛開始大家還只了解自己接觸的這種藥丸制法,生了別的病依舊束手無策。時間長了鄉里間口耳相傳,就得知了不少其他藥丸的配方。
這不是什么機密,左右藥丸是要遠遠賣到百越和西域去的,不怕泄露之后沒了銷量。
扶蘇的意思是,庶民自己懂點醫術也挺好的。都是最基礎的簡單藥方,沒什么藏著掖著的必要。
當然,連低價藥
丸都買不起的庶民還是少數。大部分人生病后都是直接買現成的,只是有些人思想觀念還沒轉變過來,覺得買藥費錢舍不得買。
還是窮怕了。
商鞅變法以來弄的馭民五術,其中“伐薪”的內容就包括讓庶民窮到沒錢生事。于是庶民長期處在身無分文的狀態下,存款是什么東西基本沒見過。
觀念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這件事急不來。
好在不少人已經開始慢慢轉變了,要不是藥丸儲存時間短,怕等到過期了自己還沒生病浪費了,很多人家其實是愿意買一些囤在手中的。
有巴清的商隊頻繁來往大秦全境,將各地物產互相倒賣,庶民也不用擔心要用的時候買不著對應的藥丸。
商隊日常會配備上種類齊全的藥丸,除卻自己留著備用之外,也是借此造福沿路需要買藥的庶民。
如今秦人已經很習慣這些來自巴蜀的游商了,每隔月余會來一趟。
來的時候還會帶來遙遠地區的特產,有些售價貴,有些售價便宜。哪怕買不起,看一看長長見識也是好的。
比起其他商品,屢次接受西域新物種沖擊的庶民其實更樂意購買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