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大約是從趙國被滅看出來了秦國一統六國的決心,所以挑了個攻魏的關鍵時期生亂,想給秦國拖后腿。
可惜沒能成功,還暴露了自己。秦王順勢將他貶斥,拔除了楚系在咸陽的頭領。
次年魏國被滅,秦國幾乎是無縫轉攻楚國。
顯然楚系早在那時已經不成氣候了,只是沒防備到昌平君在楚
國舊都起兵造反,那邊的地理位置不妙,正好切斷了李信大軍的后路。
這次因為扶蘇一直在防備昌平君,昌平君也沒能聯絡到可以挑撥的韓國舊貴族,這才蝴蝶掉了新鄭叛亂的事情,
不過新鄭叛亂本來也是秦王政二十一年的事情,現在才是二十一年初呢。
秦王沉吟片刻
“既然他想離開咸陽回楚地,那寡人便成全他。”
不放人走,留在秦國沒辦法處置。對方畢竟有平叛嫪毐的功勞在,秦王政不好誅殺功臣。
等人自己離去,又在楚地造反,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秦王政還在斟酌用什么方式合情合理地送昌平君離開。
是否應該叫兒子配合昌平君,給他一個逃走的機會又顧慮到回頭昌平君造反,太子協助對方離開一事會被人翻出來,反而成為太子的罪責。
左思右想下不定決心,倒是拖到了幾日后的大朝會。
昌平君沒等到太子的回應,決定直接撕破臉。你既不仁我便不義,太子用完他就丟,那也別怪他不念舊情。
早朝上,昌平君親自站出來彈劾太子結黨營私,威脅王位。
其實這個時候把太子打下去對昌平君沒什么好處,他又不可能再扶一個新的公子上位。
但是不把目光放到昌平君個人頭上,而是放在整個秦國上面,那好處就很大了。
大秦儲位動蕩,這是楚國的機會。
秦國太子已經臨近加冠,手中勢力也不算小。如果父子倆反目成仇爭斗起來,滅楚的戰爭肯定會受到影響。
即便不說這么遠的事情,光是咸陽因為這事產生的動亂,就夠昌平君鉆到空子借機逃走了。
昌平君志在必得,抬頭自負地看向高階上的太子扶蘇,眼里寫滿了“這就是你過河拆橋的代價”。
扶蘇差點就笑了。
昌平君別是自己沒體驗過父子親情,就覺得別人家都只有虛情假意吧
也不怪他,誰讓他爹楚考烈王管生不管養,拋下兩個兒子自己瀟灑地回國繼承王位去了。然后還到處拉幫結派要攻打秦國,根本沒考慮過自己留在咸陽的兩個兒子是死是活。
這件事根本不需要扶蘇親自出面。
他偏頭看向父親,一臉乖巧懂事的樣子,怎么看都不像是會背著親爹私下培植勢力篡權奪位的那種人。
秦王政威嚴地掃視了一圈,似乎看透了眾人心里的萬般思緒。
片刻后,他輕描淡寫地說道
“這件事是寡人準許的,爾等可有異議”
滿朝如死一般的寂靜。
無字驚鴻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