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是個教育局一樣的朝廷部門,又不是單純的學術組織。長安城留給諸子百家折騰就好了,把他們和國子監隔開,免得那群人手伸得太長。
秦王政頷首,他也是這么想的。
許禰如今兼任學宮祭酒,若是國子監完善后,他就得被調回咸陽來了。長安那邊需要安排一個新的學宮祭酒,但秦王暫時還沒有好的人選。
扶蘇想了想
“規章制度許禰已經建好,繼任者也沒什么需要改動的,根據制度管理學宮即可。既如此,不若選個威望能夠服眾的人來接手此位。”
諸子百家里其實有很多人威望都夠,但他們有自己的學說傾向,讓他們來擔任學宮祭酒不太合適。
也不能直接在學宮里讓一群人推舉或投票,官職任免還是得走官場的正規流程。
只是倘若從官員里挑的話,一個挑不好新任祭酒就要成為四處受氣的倒霉蛋了。
放眼望去都是不能得罪的學派領軍人物,不能強壓只能勸著,大家鬧了矛盾,他得時刻待命過去調解。
想想也挺慘的。
扶蘇眸光一轉,想到個好主意
“不如讓性格嚴肅端正的人過去任學宮祭酒,如此一來,那些百家學子就不敢造次了。”
選個教導主任一樣難搞的人物,最好能把學子和上頭的各派講師一起鎮住。所有人見到他都得變成個鵪鶉,再也不敢鬧矛盾。
秦王政覺得這招不錯
“那便讓王綰推薦一個合適的上來。”
身為目前大秦唯一的相邦,王綰自然要能者多勞。不管他接觸過的官員里頭有沒有這樣的人才,反正他得尋一個出來。
接到王上命令的王綰深吸一口氣,再次覺得這個國相當得艱難。
表面看上去光鮮,其實誰當誰知道。
上一個國相已經叛逃了,雖然他是為了去當楚王才跑的。但很難說導致他逃跑的因素里,有沒有一個“國相太難當”。
王綰不由得回想起再上一任,那個時候當國相的好像是呂不韋,呂不韋下場也挺慘的。
大秦的相國就沒幾個下場不悲慘的,所以他王綰一定要撐住。他不能飄,也不能犯錯,更不能得罪太子。
多少相國是因為和新任秦王不和才晚景凄涼的王綰可太了解了,他可不想步上前輩們的后塵。
王綰回去就四方打聽了,務必要把差事辦好。
可惜王上不讓他們給太子送禮,堵死了這條討好太子的路子,如今只能靠努力辦差來刷好感度。
可惡
真羨慕蒙毅那小子,可以天天跟在太子身邊,近水樓臺先得月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綰果然在三天之內找到了個合適的教導主任。秦王只召人來看了一眼,就滿意地將對方派去長安了。
如此長相嚴肅又性格古板的人,在朝中還真不多見。一般能混官場的都是老油條,像他這樣的很容易得罪人。
長安學宮。
許祭酒被調走的消息早就傳來了,新祭酒一直沒到位,大家心里都有點忐忑。
許禰在任的時候折騰出了那么多東西,尤其是有些行為規范,弄得肆意散漫慣了的百家弟子很不適應。不知道新祭酒過來又會折騰出什么,希望這次來的是個好相處的。
結果新祭酒現身的第一天,就把滿懷期許的眾人給鎮住了。
他們從未見過如此不近人情的夫子,還是從面相上就不近人情。膽怯的學子當時就退避三舍了,連上前拜見都不是很敢。
剛開始還有人自我安慰,可能新祭酒只是長得嚇人,性格沒那么板正。然而新官上任三把火,對方很快就用行動告訴了他們,什么叫相由心生。
許禰定的規矩其實已經很寬松了,這位新祭酒那才叫一個嚴格。什么學宮里不許喝酒、不許未經準許就舉辦宴會、不許隨意帶外人進出等等。
學子們苦不堪言,但秦王和太子卻非常滿意。
無規矩不成方圓,搞學問的地方當然要嚴謹一些。當學生就好好當,不要弄得好像一個街上的盲流子。
蒙毅以為,祭酒如此看重法度,肯定是個老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