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韓侯現在解禁了,所以原本關押韓侯的陳縣就空了出來。
那地方距離咸陽有點遠,韓侯不愛待在那邊。正好咸陽城在擴建,給韓侯留下足夠的地盤建個別院還是不成問題的。
當然,不可能再給韓侯像在陳縣那么大的地盤,畢竟咸陽城寸土寸金。
好在韓侯也不在意這個,之前是被關在院子里出不去,才需要大點的面積遛彎。現在整個咸陽隨便他晃悠,別院自然就是夠用即可。
韓侯三番五次確認了自己的住宅面積縮小之后,不會影響他的其他待遇,比如衣食一類的供給縮減規格這樣的。
除卻韓侯被放出來了之外,部分韓國貴族也被放出來了。
基本確認了沒有復國心思的都重獲了自由,但他們可沒韓侯的好日子過。秦國給了一筆安置費和一處長安城中的偏遠宅子就打發了,連咸陽都不樂意他們待。
長安城日后會因為學宮成為天下學子心中的圣地,但那是日后。
目前長安只是個普通的大城罷了,也就靠近學宮的那片區域宅子價格高。因為有沒能成功考進學宮的求學之人不信邪,打算就近住著,看能不能蹭點課聽。
對于蹭課這件事,學宮管得不是特別嚴,但只有一些大型公開課允許蹭課。
學宮里干脆分了內外兩個區域,內宮區域不許外人進入,外宮區域要求不太嚴格。正好學宮之前是周天子的宮殿,本就有內外宮之分,劃分起來也很簡單。
程祭酒特意選了一些書籍放在外宮之中,挑了個宮殿作為藏書館,做起了借閱的生意。
作為學宮的管事人,程祭酒認為學宮不能一直只出不進。老靠咸陽那頭批資金怎么行呢做學問的地方沒有嫌錢多的,還是得開源。
王上和太子說天下學子多貧寒,就不收學費了,每月還有定額的學習用具。由于都是秦國工坊里產出的,成本不是很高,倒是供得起。
只是有些好學的學子消耗這些筆墨紙張的速度極快,定額的數量根本不夠用,依然要去外頭額外購買一些。
程祭酒綜合了各處的情況,最后想出了三個法子解決這些問題。
第一就是賣外宮門票,外頭的求學者可以以低價購買門票,為期一個月。但是學宮不保證一個月里會開幾次公開課,畢竟這都得憑講師自己的心情來。
沒有公開課時,也可以拿著門票隨意進出外宮。雖然沒課可聽,但能偶遇許多在外宮處討論課業的學子,或許能混入其中一起做學問。
第二就是收書籍的借閱費,價格很低廉,但架不住量大。借的人多了,進項自然會十分可觀。
關鍵在于想要進來借閱書籍,得先買門票入場。否則直接被關在外頭,根本進不了藏書處。
第三就是售賣平價的筆墨紙硯,仗著大家都是自己人,程祭酒直接聯絡了工坊那邊,以稍高于成本價一點的價格拿貨。然后再提價一點點,賣給求學者,保證比外頭零售價劃
算。
借閱書籍的人有些喜歡就近找個空的學殿抄錄,學宮里的學子也需要額外購買這些東西。與其讓他們出去買高價的,程祭酒覺得他完全可以自己做這個生意。
程祭酒洋洋灑灑把這些計劃寫進奏折里呈給了秦王,希望得到王上的批準。
看了滿眼生意經的秦王政
秦王政陷入沉思
“莫非寡人批給學宮的資金少到難以維持學宮運轉了”
否則學宮祭酒怎么整天想著賺錢他大秦沒有那么窮吧
扶蘇忍著笑說
祭酒或許是擔心學宮長久靠國庫出錢會消耗甚大,這才積極為父親分憂。”
其實他覺得學宮弄點進項也挺好的,萬一日后國庫真的拿不出錢了,也不至于耽誤人才的培養。
秦王政想了想,覺得兒子說的有道理。靠人不如靠己,學宮祭酒愿意想辦法賺錢補貼學宮的開支,是件好事。
不過這里頭有些細節還要調整一下,不能完全隨著程祭酒的想法來。
譬如外宮藏書殿中放置的書籍,就有講究。不能什么都往里頭放,得是對大秦有利的書才行。
好在之前兒女們給官學編纂了不少教材,那些教材肯定都是沒問題的,可以放進去。另外可以多放一些技術科普類的從書,這些書冊不存在政治偏向。
如今庶民識字率不高,但官學已經開始從庶民中挑選學生了。以后各地鄉中自然都會有幾個識字者,可以派代表來藏書殿學習農耕、醫藥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