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招來眾臣商討。
李斯提醒道
“學宮借閱書籍須得先買入場門票,庶民恐怕舍不得這筆錢。”
說是一個月內有效,但庶民一個月也不見得進去一次。這種技術類的書籍,倒不如在學宮之外額外增設一個借書處。
況且,只有長安有藏書處,那能有幾個農人看得到。還不如把有用的技術匯總成幾冊大量印刷,分發到各鄉縣中呢。
秦王政頷首
“此事不急,還是學宮藏書需要慎重考慮。”
官學教材就那么幾本,遠不夠支撐一個藏書殿的規模。但別的書籍不能隨便放進去,秦王這才想弄點技術類的進去湊數。
不過仔細一想,學子只怕沒興趣看這些技術類書籍。倘若藏書種類單一,藏書殿就吸引不到學子進入了。
扶蘇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內宮藏書殿似乎沒什么書籍限制,外宮藏書其實不必太過苛刻。只需剔除六國史書相關的內容,其他的隨他們看便是。”
對于統一思想這件事,扶蘇的意見一向是堵不如疏。
把百家全打壓了就剩個法家,大可不必。壓得狠了反而容易反彈,只在長安開個口子就能把人都吸引到長安來,更利于管理和約束。
六國史書刪減版騙不了那些求學者,所以僅供官學使用即可。藏書殿干脆不放任何一本改版的史書,也免得
落人口舌。
扶蘇還道
“我們可以派人多寫點新的書籍加塞進去,就像這樣heihei
他舉了幾個例子。
比如給歷代秦王都寫一本傳記,進行一些春秋筆法,以夸贊褒揚為主。要是有足夠的人手和精力,給歷代賢臣名將也寫一本。
除了傳記這種明晃晃的大秦宣傳書籍之外,還能搞點隱晦的軟洗腦。例如叫臣子們寫點自己的治國主張,能在大秦朝中混出頭的,基本都是思想和秦國適配的。
學子來求學,不就是學的治國嗎光讓他們聽各家領頭人說自家學派的主張,又不一定適合大秦。
官員若有空,也能偶爾過去開一堂公開課,努力給還沒定型的學子洗腦。
扶蘇建議多培養一些雜家學子,雜家比較務實,拼湊出來的治國理念最適合如今的大秦。
秦王政一開始并不是很贊同愛子的“開放藏書限制”之說。
堵不如疏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但做起來實在太困難了。一著不慎就容易翻車,遠沒有一刀切來得干脆利落還省事。
大秦各處都等著他去改革,秦王沒有那么多精力將方方面面都完善好。有些東西他認為可以留給后人去慢慢做,大秦又不能全靠他一代帝王。
但愛子的提議聽著尚算可行,倒也不是不能嘗試一番。
當著這么多臣子的面,秦王政也不想輕易反駁太子的提議。左右還有那么多臣子能給太子查缺補漏,真正施行時出現問題也能及時叫停。
秦王政便看向扶蘇
“愚民方可叫庶民安分守己,開民智后難以管束。百家學子也同樣,放任他們隨意學習只會更難約束。”
所以,你可想好要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扶蘇微笑著反問
“父親莫非沒有自信能管得住他們還是擔憂我能力不足”
秦王政笑了。
他睥睨四方,傲然地表示那些人在他手心里根本翻不出浪來,堂堂秦王自然不懼這些。
六國貴族多如牛毛,個個都學識淵博,比那些學子和庶民更難管教,不照樣被他壓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