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和扶蘇不懼天下間的任何艱難險阻,不代表后代也能有如此雄才大略。換上平庸的君主,這樣思想開放的世道恐怕會成為大秦的催命符。
扶蘇當然不會說他是個追求自己治下千古傳頌、根本不管子孫死活的皇帝,畢竟父親是想要大秦千秋萬代的。
他想了想說道
“既如此,我們可采取折中之策。”
誰說長安城思想開放就等于整個大秦都思想開放了大秦留一個長安當口子就可以了,其他地方繼續施行思想管控的政策。
事實上秦國至今為止的布置都是這樣的,各地官學看似在教授庶民知識、開啟民智,然而教導的內容全是經過朝廷篩選的。
倘若在這種情況下庶民還因為開智而造反了,不能說是他們懂得多了心大了,只能證
明是統治者的不對。
庶民從小學習的就是君王要以國家為重、官員應當秉公執法。這樣一來在正常情況下庶民當然不會生亂,除非君主昏聵、臣子奸佞。
扶蘇提議,那就多加點愛國教育。
遇到這樣的君臣,庶民的愛國之心會讓他們選擇鏟奸除惡,再扶持秦氏的明德新君上位,而不是自己翻身做皇帝。
扶蘇掃了一眼殿中的臣子,慢悠悠地補充了一句
“天下即將一統,屆時父親可搜羅百家書冊與各國史書,在咸陽等地留有足量的備份避免失傳之后,其余的直接銷毀。”
等大秦在庶民心中徹底扎根之后,這些禁書就能重新開放越多了。
那時的學子即便看到六國史書,也只會當成是一段與自己無關的歷史。而其余的百家學說,學子也會基于自己的理念進行批判和借鑒。
就像扶蘇看墨家書籍一樣,他會贊賞墨子兼愛非攻的大義,但同樣會覺得這也太扯了,根本不現實。
又不是看了一本書、了解了其中的理論,就會當真被它蠱惑,人還是會受先入為主的教育影響。
尤其是再基礎教育搭配當前的優質生活,讓學子們覺得自己學的東西沒有問題、完全正確的時候。
那么此時再看與自家學習內容不同的思想,也就是看個熱鬧。頂多學點里頭的優秀之處,很難從根本上動搖讀者的想法。
秦王政從愛子的舉例中明悟到了什么。
他揮退了臣子們,讓他們下去繼續討論思想統一的操作細節。剩下的話他要同扶蘇單獨交流,不適合給臣子聽。
殿中只剩下父子二人,一個侍者都沒留。史官卻不肯走,他可是受到過太子的叮囑,君上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如實記錄。
秦王政看了他一眼,沒有堅持。接下來的對話只是不能叫臣子聽見,記錄下來給后世帝王學習倒也合適。
忽略了旁邊杵著的史官,秦王政斟酌了片刻,這才開口
“蒙毅兄弟二人忠心耿耿,全賴蒙家自小的教導。”
扶蘇忍不住反駁道
“分明更多的是為父親的英明折服。”
秦王政唇角勾了勾,無奈地看了一眼兒子,示意他不要隨便插話,自己還沒說完。
扶蘇乖巧閉嘴。
秦王政“從幼童時期便開始進行忠君愛國的教導,想來對他們長成之后有深遠影響。”
子孫后代不爭氣的話,只能用這招手段了。畢竟也不是所有人都和秦王政一樣,人格魅力超群的。
與其指望后代的秦王優秀,還不如指望大秦能以強盛國力和自小的教育凝聚人心。
史官記錄的手顫抖了一下。
這這這這種內容是他一個小小的臣子能聽的嗎王上和太子是當著他的面商量以后要怎么給臣民洗腦啊
秦王父子一個眼神也沒有給史官,顯然不怕他往外說。
扶蘇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