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們一頭霧水地入宮來了。
有什么大事情早上的朝會不聊,現在忽然急招群臣難道是哪里傳來了緊急軍報
齊聚之后,眾人才曉得王上只是讓他們來聽聽太子打算怎么對付那些心懷不服的楚人。
群臣
王上那一臉“吾家有兒初長成”的欣慰驕傲,真的很難裝作看不見。
合格的臣子這個時候就要吹捧兩句了。
李斯正準備出列,司農先一步出聲。他真情實感地把太子出的方案夸了又夸,夸得特別夸張,搞得就連李斯都有點聽不下去了。
李斯原來你是這樣的司農。
秦王政也覺得夸過頭了,干咳一聲,示意愛卿收斂些。
吹捧可以,不要吹得太假。
史官在旁邊看著呢,不
為自己的形象考慮,也要為王上的形象考慮。秦王政并不想讓后人以為他是一個愛聽虛假奉承的君王77,他沒有那么膚淺。
但司農完全沒有接收到王上的信號,依然在激動地抒發自己的感觸。
扶蘇覺得自己應該出來解圍了。
他尋了個話語的空隙打斷了對方的話
“我知司農一直在為柘棉等作物的擴大種植而苦惱,憂心良田被侵占的問題。只是解決此事本就是我等應該掛心之事,擔不起司農如此盛贊。”
眾人恍然。
原來是太子的提議解決了司農的心頭大患,難怪如此激動。早說嘛,他們還以為司農是個隱藏的阿諛小人。
秦王政雖知新式作物缺田種植,但沒料到情況如此嚴重。看司農的反應,想必是為了挪出足夠的田地,已經頭疼許久了。
愛子提出的梯田種植法確實可以考慮全境推廣,只是人力上面不知道是否夠用。
司農連忙回道
“有些新作物不需要怎么打理,倒是可以輕松推廣。但有些需要精細照料的,只怕會很困難。”
為今之計也只有培育出更多的耕牛解放人力,還有墨家的改良農具也要分發下去。
另外,精細照料作物相對來說女子更擅長一些。將力氣不夠的女子從繁重的耕作中置換出來,更多地從事經濟作物的培育,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經濟作物能為家庭帶來更多的收益,官府只要提前規定好種植規模,不許庶民隨意擴大即可。
現在種植經濟作物的大頭確實是轉移到了長沙郡,但就像太子說的,等楚人安分下來之后,產業結構還得調整。
屆時估計會將長沙郡打造成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占比合理的郡署,其他各地也可慢慢效仿起來。
很多經濟作物其實暫時沒有擴大種植規模的必要,畢竟是僅供貴族享受的。
然而像棉花、紫花苜蓿這類的,那就不一樣了。這是生活必需品,庶民和官府都十分需要,不是說一句要保糧食就能不種的。
零度線已經在漸漸南遷了,各地的冬日只會越來越冷。棉花是明面上救命的東西,紫花苜蓿則是隱形的救命飼料。
扶蘇提醒這群沉浸在即將大一統的喜悅里的臣子們
“如今燕國還在,但等燕國被滅后,匈奴便會統一了。”
燕國在,匈奴去找秦趙討不了好,還可以欺負燕國搶點物資,把日子過下去。
燕國沒了,匈奴可就沒有對象能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