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綰這次過來,是打算試探一下王上口風的。
他倒也沒那么莽撞,什么準備都不做就直接提分封。至少要先搞清楚王上是準備立刻分封,還是暫且不急、有別的考慮,或是想等個更合適的時機。
倘若王上短期內沒有分封諸子的意圖,他卻非要不長眼地提出來,那豈不是立功不成反而得罪了君王打亂王上布局計劃的人不會有好下場的。
至于不分封,那不可能。
自古以來都是搞分封的,周朝靠分封延續了近八百年。雖然后期東周因為種種原因群雄割據了,但那是周朝自己不行,王綰覺得他們大秦肯定不會這樣。
而且不分封諸子,邊陲地區要怎么管理呢那里中央朝堂的勢力薄弱,很容易出現不服管教的情況。與其等地方豪強造反,還不如選公子過去當諸侯王。
王綰反復琢磨了一下自己的邏輯,覺得沒有毛病,于是放心大膽地來了。
秦王政正和愛子討論是去珍獸園擼貓,還是去蘭池宮賞魚。王綰忽然求見,打斷了父子二人的閑談。
扶蘇不太高興地蹙了蹙眉。
王綰過來能有什么事他不剛從關禁閉的狀態里被放出來嗎所以肯定接觸不到什么大事,那就是過來出餿主意的。
好不容易他和父親有點閑暇時間消遣,王綰就來打斷。
秦王政沒多想,示意侍者去傳喚之后便帶著太子回了正殿等待。今日怕是沒法外出散心了,雖有些遺憾,可畢竟朝政要緊。
見王綰進來,秦王便問道
“愛卿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這幾日王綰解禁,卻不急著去和李斯奪權。聽說不知道在想什么,日常和李斯相處得還算愉悅。
兩位相國一位代理相國,大秦一下子出現三個手持相權的人,按理來說應該發生摩擦的。
李斯也一直警惕著他的小動作,頻頻試探王綰的意圖。結果王綰任由李斯攬權竟不阻止,更沒有反擊,非常奇怪。
秦王政也猜測他是不是在私底下搜集李斯的把柄,如今已經抓到了對方的小辮子,于是現在過來檢舉了。
如果真是這般,倒也合情合理。倘若李斯受罰,自然不能繼續做他的代理相國。
然而王綰行禮過后說的卻是
“如今天下一統,六國盡滅,疆域如此廣闊,王上可有想過該如何治理”
秦王以為他有什么高見,來了點興致
“愛卿有話不妨直說。”
王綰覷了一眼王上的神情,斟酌著開口說起了昔年周武王的故事。
秦王政
你想說的就是這個
秦王一下沒了聽下去的欲望,他還當王綰有什么獨特的想法呢。要是王綰能提出個更優于郡縣制的制度,他倒是愿意細細探討一番,分封就算了。
不過秦王政也沒有直接就撂臉子,他表面上還是很耐心地聽著。畢竟是國之重臣,
要給一點面子,而且萬一王綰能在分封上頭說出點不同的見解呢。
王綰看不透秦王的想法,見他沒有不耐煩,便以為王上對分封諸子并不排斥。于是他精神一振,覺得有戲。
王綰便放心大膽地說了
“武王制分封不僅是因為要封賞有功之臣,更是為了便于管理廣袤的領土。九州地大物博,天子很難看顧到所有邊陲之地。
我大秦的郡縣制雖好,卻也難免陷入同樣的僵局。且六國初定,各地本就容易生出叛亂,倒不如在中原等地維持郡縣制、在邊境設立封地交由公子們管轄。”
王綰的觀點與郡國并行制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他提出的實則是一招權宜之計。
因為六國初定天下還不算太平,所以先分封諸子做個過度。而且不是到處封,只在偏遠地區封。
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君王自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繼續分封還是維持現狀。甚至如果想要除國,也不是不能操作。
由于看不透秦王的想法,王綰不敢把話說得太死。他給自己留了余地,自認為進可攻退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