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時若能提前得知對方的底線,將會事半功倍。不過首領們也不是傻子,應當不會主動透露,要看繚察言觀色的本事了。
繚胸有成竹地笑了笑
“臣雖不知他們的心中底線,但他們的最高預期臣卻十分清楚。”
大部分時候,知道談判對象的最高預期沒什么用。一般人不會去滿足對方的預期,都是盡量壓低的。
最高預期和漫天要價不同。
以賣東西為例,我賣的這個東西成本價是10塊。
我的底線肯定不是10塊錢,畢竟我要賺錢。所以至少要賣個11、12之類的,具體看我最少肯賺多少。
而情況順利的話,我的最高預期是可以賣到20,賺個翻倍的價格。但我報價時,可能會漫天要價出到50。
遇到不怎么會講價的客人,我會以“給你打個折”為借口告訴你你出20就能拿走。這樣你高興我也高興,說不定下次你還會來找我買東西。
遇到會講價的呢,對方砍到11我就死不松口了。不過這樣的買家不太受歡迎,賣家肯定更喜歡上一種。
現在百越拿的就是賣家的身份。
怎么把百越賣出個貼近他們心理最高預期的好價錢,給自家換來更大的好處,是百越首領的頭等大事。
但他們錯估了買家的財力,過來出價的不是他們以為的尋常客戶,而是個大財主。
在
大財主看來20還是50都屬于小錢,他們都能滿足。可是如果財主二話不說就掏了50塊的話,百越恐怕不會單純地高興,而是會覺得秦國人傻錢多。
大秦當然不能給百越留下這樣的印象。
他們需要的是百越認識到秦國確實財力豐厚,但秦國的錢也不是那么好拿的。你得聽話才能換來好處,如果把秦國當傻子坑,后果你承擔不起。
扶蘇微微一笑
“知道他們的最高預期,那就好辦了。”
賣家的操作,買家也是可以反過來施展的。
雖然你出價50,但其實我知道你想賣到的是20。那我一開始故意出價15,并且不愿意松口。
等你心里安慰自己15也不錯,是個好價格時。我再表示雙方第一次正式做交易,我愿意和你結個善緣,再給你一點甜頭。
最后我出到了20,你占了便宜,我也不虧。你覺得我大方,下次還愿意找我賣東西。
談生意并不是處處都要寸步不讓的,至少對于大秦來講,這筆生意最重要的是皆大歡喜。因為后續他們還要治理百越,不是把百越“買”下來就完事了的,鬧得難看只會給自己添麻煩。
反之,如果百越能高高興興地接受這次交易,并且對大秦留下一個好印象。那么后續秦吏進入百越的時候,做什么都能如魚得水。
可見最高預期對大秦來說,比百越的底線更重要。只要不是一錘子買賣,一般都不會踩著人家底線要價,那樣太得罪人了。
秦王政聽著太子和使者繚你來我往地商討怎么用小恩小惠拿下百越首領,心情有些微妙。
商業手段也能用在外交上頭,這是很多君主都意識不到的。有些士人一味地瞧不起商人,只覺得對方奸猾,沒什么大本事,顯然是沒吃過經濟戰的虧。
秦王政想起了呂不韋。
呂不韋生意做得那么大,可似乎沒想過還可以利用商業打擊敵國。若他能有這個本事,或許可以憑借大秦的國力成為管仲之下的第二人。
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險些就浪費了。所幸自家太子接過了呂不韋的商道人手,否則任由那些商人四散,委實可惜。
當然,百越和大秦之間的交易畢竟不是單純的金錢來往,里面牽扯到很多政治方面的東西。所以李斯聽了一會兒就也加入了討論,商議可以給百越開多少綠燈。
蒙毅在一旁記錄,偶爾提醒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