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表示,介于種田經常遭災,所以沿海的良田大家也只能隨便種種。大多時候還是靠出海打漁為生,免得田地顆粒無收之后餓死。
秦王聽罷十分遺憾
如此良田,竟然無法穩定產糧。”
扶蘇思索片刻詢問道
“可有作物春種夏收,能趕在夏季暴風雨前收獲”
這樣可以避開夏季的風雨,至少有一部分收成。若是可以的話,風雨過去再種點東西,秋季長一茬,到臨近冬天收獲。
縣令不由苦笑
“這樣的作物我們倒也想要,只是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呢”
先秦時期的作物大多還是一年一熟的,一季度就想成熟有點困難。何況薛郡地處長江和淮河之間,氣候只是稍微偏熱,不如更南邊那么事宜作物一年幾熟。
當然,目前的楚南地區也沒什么人享受一年幾熟的作物。不是氣候不允許,而是種子和耕作方式達不到。
扶蘇大概有了想法。
沒人規定作物就必須一年一熟,現在沒有沒關系,努力培育就是了。而且也不一定就非得種五谷,種植其他作物也是可以的。
既然種五谷要面臨顆粒無收的窘境,田地被白白浪費掉。還不如改種其他的經濟作物,只要能一季就收獲,換來的錢財拿去買糧也好過單純靠打漁為生。
之前大秦在煩惱良田被經濟作物侵占的問題,現在出現先天條件導致無法好好種糧的上好田地,正好拿來利用。
當然,東部沿海并不是每一處都會年年受災。具體選取哪些地方推行其他作物,還需要細細斟酌。
這些事情掌管農事的官員會自己琢磨,不必扶蘇親自費神。
秦王在沿海停留了幾日,走訪過幾處村落之后,又嘗了不少新奇海鮮。而后他便想起自己之前的決定,詢問縣令此處海岸可有大鮫。
扶蘇差點就忘了父親要射鮫的事情,冷不丁舊事重提,還愣了一下。
他無奈地同父親低聲說道
“父親怎么還惦記這個”
秦王政負手而立
寡人年輕力壯,此時不捕鮫,日后怕是就沒那個力氣了。”
趁著年輕得趕緊把困難的事情都干了,以后老了才不會遺憾。
扶蘇
父親真是多慮了,您上輩子駕崩的那一年還能老當益壯地射殺大鮫呢。就是誰都沒想到射鮫之后沒多久就染病而亡了,實在是走得突然。
提起這個扶蘇就不由得慶幸起來。
當初因為始皇非要把大鮫完整地運回咸陽,說是太子沒見過這個,他得帶回去給太子瞧瞧。
所以齊地官員沒辦法,只能絞盡腦汁地想法子搜羅冰塊給鮫魚保鮮。免得等大鮫送去咸陽的時候,都已經腐爛得不成樣子了。
都說有壓力才有動力,在這個巨大的壓力之下,官員們搜羅到了硝石制冰的法子。再也不用煩惱沿途的冰塊不夠用,無法好好保存鮫尸了。
本來只是為了鮫尸準備的,結果始皇半路駕崩。天氣炎熱,帝王遺體也需要冰塊保鮮,險之又險才沒讓始皇帝遺體以腐爛的狀態下葬。
李斯生怕陛下遺體受損,自己回去會被太子給手撕了。連鮫尸都顧不上,冰塊率先供應王駕。
為保萬一,他自己還裹著厚衣服時常上車架守著,查看遺體有沒有出現問題。
回到咸陽之后李斯就凍病了,但是一世皇帝并沒有心疼他。扶蘇陛下表示孤好好一個父親跟你出去一趟,回來就沒了,你閉門思過吧。
李斯不敢有意見,乖乖閉門思過了大半年,出來險些相位都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