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尉剛想說他分明就聽見了,對上太子殿下危險的表情,頓時把話憋了回去。
“哈、哈哈,看來確實是末將聽錯了。那土龍和鼉龍必然不是一個東西,是臣沒弄明白。”
始皇帝你們兩個是不是當朕傻
頭疼地打發了總是不合時宜的郡尉,始皇再三保證他不會去打鼉的主意。然而扶蘇一臉地不相信,總用懷疑的眼神看父親。
始皇立時就回過味來了。
他無奈搖頭
“你呀,真是一點虧都不吃。”
他之前才因為不信扶蘇是真心認錯,而懷疑過扶蘇又在糊弄自己。扶蘇反手就以牙還牙,也學著父親做出“你有前科所以我不能輕易相信你”的模樣。
扶蘇被拆穿了也不心虛,還理直氣壯地反問道
“父親現在知道我方才有多傷心了吧父親居然不信任我”
始皇不和他掰扯這個。
他家太子是名家編外弟子,整個大秦都沒幾人能辯得過這家伙。與其自討苦吃,不如換個話題。
“如今朕已稱帝,南方盡皆歸順,西南也即將并入大秦領土。放眼天下,只剩西北了。”
這個西北,說的不是單純的西北方向的西域,而是西邊的高原、西北的西域、北邊的匈奴、以及東北的東胡。
反倒是看起來很遙遠的東海外扶桑島,有了上一世的記憶之后,父子倆都很清楚。扶桑目前還是個原始島嶼,雖有土著,卻形不成反抗,可以輕易占領。
扶蘇說道
“西域與西邊可靠通商慢慢拉攏,倒是匈奴那些部落,最近沒有異動,不過這都是暫時的。”
蒙恬等人從北境撤離,一是匈奴暫時還算乖順,二是要來參加泰山封禪,三就是為了給匈奴創造機會了。
大秦強將鎮守北邊,匈奴或許會心生畏懼不敢輕易來犯。但大將撤離,這對匈奴來講就是極佳的時機了。
別看大秦這兩年一直嚷嚷著休養生息,實則糧草等物一直在默不作聲地運往邊塞。
北境打仗并不影響中原繼續耕作,之前大力發展的牛耕起到了重要作用。到如今,匈奴立即來犯大秦也不怵,目前邊塞的存糧足夠支撐到新一季的糧草支援。
當然,大秦能有這個底氣,也少不得占城稻的功勞。
年前駱越使者帶領秦兵前往象郡搜尋他們口中的良種,到如今早就成功尋來了。走水路順流而下就是快,哪怕后續又換了陸路跋山涉水,也節省了許多時間。
正值秋收時節,尋到良種
的第一時間,隨行的農事官就按照大秦的度量衡估算了一下這種稻谷的畝產。
光是野生稻自然生長,畝產就十分可觀了。雖然遠不如后世那些經過培育的良種,但對于兩千多年前的古人來說,已經足夠。
士兵們當即就把能收獲的稻谷都收了,農事官還許諾只要駱越能找來更多的稻種,大秦絕不會虧待他們。
現在手頭的這些稻谷還不算很多,覆蓋不了整個楚地的種植業。但只要再種兩輪,稻種就能推廣開來。
到時天下倉廩豐足,什么仗不敢打
農事官千辛萬苦帶著良種抵達九江郡,將之交于郡守去安排種植。這是君上之前就下達的指令,一旦良種為真,就以九江為試點摸索良種的最佳種植方式。
當時的九江郡還沒有進行拆分,它北至安徽南至贛南,橫跨了很長一段緯度線。秦國需要試探出這種稻谷是只能種在濕熱如越南的地方,還是稍冷一些的區域也能種。
只要能種,哪怕產量不如在它土生土長的象郡,也不要緊。按照農事官的推測,它的產量再怎么降,肯定也比正常稻谷畝產要高的。
總之替換了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