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之前才解決了各地郡屬的官職任免,一扭頭又有個河套地需要他煩心。幸好河套被直接并入了南邊的北地郡,郡守不用安排了。
但一個郡屬需要的人手,哪有四十四個新縣城需要的多除卻縣城之外,下面還有鄉、亭、里等等一系列職位的空缺。
吞地盤一時爽,人手不足就高興不起來了。
得虧始皇帝上輩子經歷過一次這件事,再次處理便顯得越發游刃有余。一條條政令有條不紊地傳達下去,河套平原以最快的速度安定了下來。
蒙恬搶地盤的時機也是夠雞賊的。
匈奴人即便不擅長種地,有現成的良田在也不至于一點都不種。就是種地不如中原的農人好而已,收成還是有的。
以前河套都是他們匈奴人的地盤,哪里想到今年會易主
之前蒙恬特意跑去參加了泰山封禪,故意給匈奴露個破綻想等他們打過來,以逸待勞。
結果河套這里的匈奴部落壓根不上當,一個兩個都老實待在原地種田。
想來也是,其他地區的匈奴部落沒有良田可種,只能趁著天寒地凍去犯邊搶糧食。河套這里的匈奴過得沒那么慘,也就不著急打仗了。
還是種糧食比較重要。
蒙恬釣魚失敗也不氣餒,他們要種田就讓他們種去。蒙恬自己不斷操練士兵,積攢糧草等待時機。
這個時機就是今年的夏季,趁著作物已經種好,不怎么需要照顧打理的時候,立刻發兵攻打。
打下河套后就是作物即將成熟的時候了,可以順勢安排老農接手。不僅能趁著成熟前悉心補救一番,看看是否可以將產量提一提,還能在接下來的秋季直接收獲入庫。
這可是白撿的收成
無字驚鴻提醒您在大秦當完美太子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以前都是匈奴趁著秋收南下搶糧食,哪有中原反過來搶匈奴的機會
況且河套地也不止有糧食,這里還是馬匹牛羊等畜牧業的優勢區域。匈奴人很愛在這里搞養殖,被打跑時可顧不上這么多牛羊牲口,全便宜了蒙恬。
匈奴養的戰馬很快就被挑選了一波,直接送去了北邊的各郡。
別看蒙恬釣魚失敗了,其他郡還是很順利的。尤其是正北方那些地域的匈奴部落,在之前的冬日便已發兵。
匈奴目前還沒統一,部落間各自為戰。互相傳遞消息也沒那么方便,遇到好時機就直接動手了。
那時候是為了不延誤戰機,但凡能冷靜下來互相先問問彼此的情況,就會發現邊郡的主將全都撤了,然后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圈套。
當然,即便這樣也會有一些耿直的草原漢子堅持認為這很正常。大秦國君要封禪,所有人都想去見證,所以才都離開了,合情合理。
總之北境已經和匈奴有來有回打過幾場了。
冬天那波釣魚是有提前做過準備的,匈奴為此狠狠栽了個跟頭。后面既是因為氣不過,也是想要干擾長城的修建,陸陸續續又打了好幾場仗。
不過后頭打的規模就不大了,各部落和各郡你來我往地交鋒,純屬小打小鬧。
匈奴打的是騷擾的主意,想拖延工程進度。各郡也因為糧草不是特別充足,收著力道沒打太狠。
但雙方都知道,這只是一時的平靜。
秋收在即,匈奴坐不住的。
因為秦國滅了燕趙的關系,他們已經連續幾年沒能大規模地從燕地搶到糧食了。光靠馴養的牛羊果腹根本不夠,部落里餓死了一批老人。
這些老人也不見得都是食物不夠吃餓死的,不少是直接被部落拋棄。為了保證青壯能吃飽,有些部落干脆就不給老人分發食物了。
注重孝道的中原地區對這種行徑深惡痛絕,在他們看來青壯只要少吃一點大家就都能活下來了。
可匈奴那邊卻覺得青壯必須得吃飽,這樣來年才能保證自己的部落不會被其他部落吞并,而且有余力繼續去中原搶食物。
弱肉強食的世界講不了那么多道德的。
餓了幾個冬天的匈奴發了狠,今年秋收時必然會盡全力進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