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只當沒發現,轉頭就借此機會反向安插了探子進入匈奴內部。
這些探子大戰時不怎么指望得上,那會兒傳消息不方便。不過像現在這樣的時候,還是很好用的。
據探子所說
有一部分匈奴選擇互相蠶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還有一部分匈奴被迫結成同盟,共同御敵。
結盟的基本都是戰敗的部落,匈奴里出了幾個聰明人促成了此次結盟。
道理很簡單,現在他們都是風中殘燭,隨時可能被人剿滅。與其如此,不如殘燭們聯合起來,暫時形成一個大勢力,對抗完好無損的匈奴部落。
先從這些部落手里保下性命,然后再尋求別的出路。
不能搶秦人,也不一定能打過其他部落,但隔壁東邊不還有東胡嗎
他們甚至還能想辦法說動那些完好的部落,和他們一起去搶東胡。
那些部落現在搶他們是搶的開心了,但總不可能每年都靠搶同族過活。有選擇的情況下,當然是搶外族更合適一些。
更何況東胡所在的地區也有廣袤平原,似乎可以種植糧食。只是他們游牧部落不擅長耕種,糧食產量總是十分可憐。
中原地區的糧食畝產已經很低了,匈奴只會更低。
“有產量總比沒有強,反正我們以前去搶中原人也搶不了太多糧食。這些糧食本就是冬季時拿來應急的,少一點問題不大。”
匈奴的主食還是牛羊肉,有了合適的平原,再弄到秦人現在廣泛種植的紫花苜蓿,養殖牛羊的收獲也能比現在更多。
屆時糧食和肉食搭配,日子就能過得下去了。東胡的地盤那么大,平原那么廣,去了那里根本不用擔心瓜分不到足夠的領地。
始皇帝收到奏報時并不意外。
前世匈奴也和東胡打過一場仗,這輩子始皇還考慮過要怎么趁此機會收服東胡呢。沒想到匈奴胃口這么大,想直接把東胡的地盤都給搶了。
擔心
自己這邊戰斗力不夠,匈奴人往西招攬了不少同盟。
之前被蒙恬從河套打跑的部落,并沒有被李信等人的隊伍全殲,還逃出來了一些。這些人不知怎么也加入了隊伍,因為他們有種植經驗,在聯盟里很受歡迎。
匈奴部落都指望搶到地盤之后跟他們學學怎么種地。
始皇
倒數第一跟著倒數第二補課是吧
也不是不行。
始皇給邊郡下達了新的指令,讓他們看看這次匈奴和東胡的戰爭能不能占到便宜。要是他們可以打個兩敗俱傷,大秦就能漁翁得利了。
哪怕只有一方敗了,也能操作。
匈奴打贏了他們就主動接觸東胡,以相助的借口幫他們趕走匈奴人。到時候順勢招安東胡,還能剿滅匈奴的大量有生力量,方便后續施展收編計劃。
東胡打贏了,那就直接收編匈奴。至于東胡,等消化了匈奴再動手,反正這輩子他們父子的時間還很多。
扶蘇看著父親寫下的計劃,提議道
“不如把韓信派去東北邊塞,參與此次戰事。”
這幾年韓信一直跟著蒙恬,在蒙恬收服河套的戰役里立下了大功。但他繼續留在上郡就純屬浪費人才了,上郡這一塊明顯很長時間內都不會繼續發生戰事。
之前北郡那邊不缺將領,他們就沒把韓信派過去打亂陣型。
如今要出兵東北,進入東胡的領地范圍了。駐守北郡的將軍們都得留在自己的郡內主持大局,領兵出征的人選自然可以重新決定。
只是韓信現在還不到二十歲,不知讓他去當主將,眾人可會信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