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然一身的那些,對故土的留戀程度比較淺。如果以后直接安排他們一直在外面奔波,回秦也只在邊塞城池活動,他們應該也不會有意見。
其實就是劃分跑商范圍,這部分人只負責境外跑商。商品帶到邊塞之后,交由另一批人接手,往境內售賣。
“如此一來,就可以控制內外接觸了。”
商品的轉交最好也安排一批人負責,盡量斷開兩邊直接接觸。
像是在邊郡建造專門的庫房,東西檢查清點好就送進去。進行基礎消殺之后,通知另一批商隊來取貨。
兩邊不要見面,由中間人轉達。
扶蘇還道
“商品的檢查也不能輕忽,最好每個包裹都拆開看看。”
不僅是攜帶病菌的問題,
有些商品不能外流,有些東西最好也不要讓它們入境。
這個檢查大秦一直都有,只是之前沒這么嚴格。扶蘇想著趁此機會一并提出來,有疫病這個大威脅吊在前頭,商隊想來也沒底氣發表抗議。
始皇帝仔細斟酌了太子的建議,與他細細商討了個中細節,最后拍板定了下來。
調整過后的商隊大多只負責境外行走,輕易不入境。允許入境的商人數量不多,每次入境必須隔離二十日,且半年內都不能離開隴西。
隴西一直是大秦十分重視的邊郡,整個隴西的進出檢查都比較嚴格,管理也不比都城所在的內史松懈多少。
尋常人不會時常出入隴西郡,所以隴西境內出現疫病的話,也不容易往外擴散。
正好那些有家小的商人為了方便和親人團聚,大多也早就將戶籍遷去了隴西。他們的親人就在隴西定居,不讓出隴西對他們影響不大。
扶蘇把他和父親討論的內容一條條列下來,寫了一大堆規范出來。
隨即他又說道
“如今只有西域一條商道,所以只需隴西施行這樣的新政。日后可就不好說了,東北或許也能開商路。”
始皇饒有興致
“與東胡往來嗎”
很快他就否決了,畢竟大秦準備直接吞并東胡。不是東胡的話,那就是更遠的地界了。
目前朝鮮半島的爭權叫做箕子朝鮮,一直要持續到公元前194年,才會被衛氏朝鮮取代。
箕子朝鮮的源于周武王滅商,商朝遺臣箕子率領五千商朝的遺民動遷至此,建立了箕氏侯國。到了西漢時期,這個國家被燕國人衛滿滅國。
箕子是商紂王帝辛的兄弟,不過他抵達朝鮮半島時,那里其實不是個無人區。當地是有土著的,因為箕子帶來了商朝的禮儀和制度,他才被土著推舉為了國君。
始皇命人取來輿圖
“若是占領了東胡,箕子侯國便孤立無援了。”
朝鮮半島在東北的南方,是一個延伸出去的細長半島。如果切斷它和大陸上其他勢力的聯絡,再訓練出一批海軍,就能包圍它。
不過這種地理位置也很方便當地政權偏安一隅,你不出海打它的話,它不高興了就能切斷陸路自立為王。
古時朝鮮經常反復橫跳,一會兒投誠一會兒自立,很是煩人。
可惜始皇帝沒有一張世界地圖,否則他就能發現朝鮮半島和扶桑離得挺近的。倘若可以把扶桑置為秦郡且牢牢掌控的話,朝鮮想跳反的難度會大很多。
畢竟那個時候朝鮮半島就是真的被左右包夾了。
始皇有些惋惜
“此地不好管束,也不知后世子孫打下此地之后能不能令其臣服。”
扶蘇出了個餿主意
“我大秦先祖惡來乃是帝辛的寵臣,大秦與箕子侯國算起來也有一些祖上的交情。先以這個名義去接觸一下,降低他們的戒心。”
如果你乖乖聽話,
那我們就是祖輩的交情。如果你不乖,商臣姬發已經造反過一次了,商臣惡來的后人當然也不用給你們商朝遺民面子。
多少年前的交情了還拿出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