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量戎人往西羌奔逃,就空出了不少青海之地,好些地方都沒了部落駐扎。可惜秦國沒有余力過去占領,不然出兵剿滅月氏之后,說不定就能把整個青海納入囊中了。
始皇略有些惋惜,不過他也知道這樣的機會以后肯定還會有的。
瘟疫之類的東西又不是只出現一次,中原隔三差五就有大疫。大秦只需做好準備,不要再錯過下一次機會即可。
說完青海的戎人,二人換了一張輿圖去商討匈奴的動向。
之前說過有些西部的匈奴人原本不愿意千里迢迢去打東胡,現在因為怕沾染瘟疫,倒是跑了一堆過去和東部匈奴結盟。
東部的匈奴聽聞西邊出現了瘟疫,也是大驚失色。防備了好久,確定過來投奔的匈奴沒有感染,這才放心。
但這件事也變相促使了匈奴提前發動對東胡的進攻。
因為他們已經聚集到了足夠的人手,而且人太多了。再不去搶一搶東胡,日子就要真過不下去了。
有些匈奴人過來投奔前狠狠心拿走了族里全部的糧食,還說等打下東胡再來接剩下的老弱婦孺去過好日子。
這話誰信誰是傻子。
真能打下東胡,就能從東胡搶女人生新的孩子。反正他們現在聚集的匈奴人數多,也不那么缺青壯了,還能等得起下一輪的孩子長成。
更何況,也不是所有匈奴都把孩子拋下的,被拋棄的更多還是老人和女人。
這些沒有食物也沒有依靠的人要是放著不管肯定要餓死,大秦一直關注著匈奴,當然直接就接手了過去。
老人也便罷了,婦孺是真的很有價值。
北邊的邊塞區域有一些匈奴混血的庶民,不太容易討到媳婦。但因為他們混血的身份,天然親近中原人,是大秦理想中的取代匈奴部落的人選。
被匈奴拋棄的女子正適合與他們通婚,大家都是匈奴后裔誰也別嫌棄誰。秦國愿意接納這些老弱在大秦邊境定居,已經算是格外開恩了。
等下一代的混血孩子出生,培訓一番就可以直接去塞外劃分草場,各自管轄一片區域。
還有這段時間收下的孩子,趁著年紀小洗腦一波,也將是非常合適的有生力量。
除卻這些帶匈奴血統的人外,其實還有些被拋棄的婦人是以前遭匈奴擄掠的中原女子。
這些女子大多已經無法歸家了,不是時過境遷已經找不到家人,就是回去了也沒立身之地。
燕趙邊境倒是沒有什么對女子貞節方面的苛刻要求,主要還是生存問題。家里田地本來不多,父母兄弟日子難過,又有自己的小家,哪有功夫多養個人。
實際上那些女子自己也不樂意繼續待在邊境,總有一種還會再次遭到擄掠的擔憂和驚懼在。
秦吏便問他們愿不愿意去南邊,南邊現在正缺人手。
有些人去了,有些人沒去。不論去不去,大秦各地都缺人,她們總不會沒有個落腳地的。
秦吏給她們中不少人立了女戶,不愿走的還能進工坊做工養活自己。時隔多年終于歸鄉1616,才恍然發現故國已經沒了,但是日子好像更好過了。
這些人倒是比親眼見證故國覆滅的庶民更快地倒向了大秦。
用她們的話來說就是
“好日子過多了真是矯情,去匈奴吃幾年苦回來,保管你們再不惦記故國”
在她們看來,六國庶民的日子再苦也是甜的。所以她們很瞧不上有些人一邊享受秦國給的優待,一邊依舊把秦人當外人防備。
她們家鄉的庶民則正好相反,認為她們被點小恩小惠就收買了。秦人對他們再好那也是外來者,我把你家砸了再給你建個好房子,難道你就得對我感恩戴德嗎
雙方各有各的立場,誰也說服不了誰。
秦吏并不在意,大秦本就沒指望能立刻抹滅故國對他們的影響。
而且,現在不心動,也不過是因為給的好處還不夠多。說不準再過些年,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他們就沒底氣繼續排斥秦人了。
匈奴和東胡的戰爭一觸即發。
戰爭規模比所有人預計得都要大,畢竟東胡的部落們也不是傻子。發現匈奴有糾結大軍攻打他們的意圖后,他們也沒有坐以待斃。
匈奴能結盟,東胡也能。雙方很快發展成兩個聯盟的大戰,大秦還是頭一次看到這么多部落齊齊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