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番征戰,匈奴人困馬乏。好不容易過兩天好日子,還沒緩口氣秦人又來了。
匈奴對于秦軍的緊追不舍十分痛恨,奈何勢比人強。自己這邊節節敗退,不斷地往更東北的區域逃竄,根本無力抵擋。
戰報從遙遠的東北送到關中,路上就耽誤了好些天。這會兒戰局定然已經出現了新的推進,也不知匈奴是否已從東胡全線撤離了。
看目前的架勢,說不準有些匈奴會逃竄去西伯利亞等地。
扶蘇想起北邊山地高原的苦寒
“他們最好別嘗試往那里跑。”
西伯利亞分成三個區域,靠近西邊的是平原,中部是高原,東部是山地。氣候加地形,導致這里不適合人類生存。
當然,非要過去也能活,就是選那兒還不如選西域。
扶蘇還是挺想把匈奴殘部往西域趕的。他在想匈奴去了西域能不能搞
出點動靜來,說不準大秦又能借機撈一筆呢。
可惜匈奴就這么多人,不能無止盡地薅羊毛。
4本作者無字驚鴻提醒您在大秦當完美太子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始皇帝看著戰報,對應輿圖標注出了行軍路線。
他發現韓信是故意把人往北邊趕的,還刻意封鎖了匈奴往朝鮮半島逃竄的路徑。看來韓信也打上了箕子侯國的主意,在有意防備匈奴和朝鮮聯手。
扶蘇夸贊道
“在打仗的事情上,韓將軍從不叫人憂心。”
優秀的將領就該這樣,走一步看三步。韓信約莫是知道大秦有意吞并箕子侯國,也知道大秦想要消滅匈奴的有生力量。
前者不提,后者的話,不想秦人親手擊殺太多匈奴人、增加后續吸納匈奴婦孺的難度,就得用別的法子逼匈奴減員。
秦軍只是把匈奴打散,至于匈奴人是自己逃去苦寒之地被凍餓而死,還是跑去西羌高原受不了高原反應遭到西羌截殺,那就和大秦沒關系了。
秦人可沒殺匈奴,血海深仇找別人報去。
別管這個說辭被俘虜的匈奴人現在信不信,說多了總有相信的一天。等到百年后,史書記載就是秦國網開一面沒有下死手,頗有大國氣度。
扶蘇微笑著表示
“我大秦一向仁慈,怎么會對敵人趕盡殺絕呢哪怕是兇殘如匈奴人,我們也是以懷柔拉攏為主的,再沒有比父親更仁德的帝王了。”
始皇帝回頭一看,果然見到史官在奮筆疾書。
扶蘇大義凜然地說完之后,還問史官記清楚了沒有,需不需要他再說一遍。
史官擺擺手
“殿下放心,速記,臣是專業的。”
始皇帝
蒙毅感覺自己和這對狼狽為奸的儲君臣子格格不入,太子殿下這樣公然造假史書真的好嗎
扶蘇理直氣壯
“這怎么能算造假呢我只是感慨了一句,史官也只是如實記錄了我說的話。雖然我的感慨充滿了個人情緒,但人的言辭本就如此,哪有不帶個人情感偏向的話語”
只要史官不在起居錄里添一句點評,為太子殿下站臺。那么史官就只是個單純的文字記錄儀,挑不出任何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