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伸手拿走了兒子手里的筆。
陷入思緒中的太子下意識玩起筆來,完全忘了他那筆是蘸了墨的。這么轉得把墨點子甩出去,那可就和上回只是甩出去清水不是一個概念了。
更何況如今車中還有外人在,要是墨點子甩到副將臉上,他可不知道該怎么為太子找補了。
扶蘇不明所以地看著父親拿走了他的毛筆,用眼神詢問怎么了。
始皇把筆放好,沒有回答,而是道
“方才將軍還提到了另一個問題。”
軍中的好苗子不少,都放歸回鄉實在浪費。
扶蘇迅速接上
“父親是想組建一支諸如魏武卒的部隊”
吳起當初在魏國,替魏國訓練出了一批魏武卒。這是華夏古代最早的特種兵了,操練的過程要求非常之嚴格,戰斗力也極強。
魏武卒的待遇據說極其優渥,曾經是魏國引以為豪的部隊。可惜魏國國君一代不如一代,在軍事上也松懈下來,導致魏武卒名存實亡。
特種兵的訓練需要君上放在心上才行。
否則即便底下的將軍有心訓練,朝廷不給下發對應的優待,難道還要將軍自掏腰包補上糧餉嗎
魏武卒都吃不飽飯,戰死之后家人也拿不到足量的撫恤,以后誰還辛辛苦苦跑去參與那種魔鬼式訓練啊
扶蘇重新拿起筆記下此事
“這些還得記在父親的那本祖訓上,免得后世子孫重蹈魏國的覆轍。”
各地訓練新兵時,就可以把表現優異地挑出來了。各地守軍也可以觀察,哪些士兵表現得不錯,可以用優渥待遇留他們繼續在軍中任職。
將尋常士兵進行細分,只服役一段時間的、打算多在軍中奮斗幾年的、預備一輩子在軍中待著的,這些都得不同的優待才行。
那些選擇多待幾年的士兵,退役之后也不能就這么隨便他們歸鄉。好歹是為大秦賣命這么多年呢,安排個轉業也不難。
“可以去各地擔任諸如游繳的職位。”
就像后世軍人轉業去當公安差不多,在軍中歷練出來的身手浪費了多可惜。
眼見著太子越說越沉浸,又要開始轉筆了。始皇嘆了口氣,伸手再次把筆拿走。
拿走的時候還不忘換一個沒蘸墨的干筆塞進兒子手里,讓他轉這個。
始皇動作小心,扶蘇這次沒察覺異常。等到想再提筆寫點什么卻發現寫不出來的時候,才發現筆被調換了。
他迷茫地眨眨眼,不知道自己的筆是什么時候被動手腳的。于是扭頭去看父親,希望父親給個提示。
史官在心里嘖了一聲,記錄正事的同時不忘另拿一張紙把這事也給記下。
副將也發現了端倪,但副將屬實沒搞懂陛下為什么要頻繁拿走太子手里的筆。他不懂,也不敢隨便問,只能假裝沒看見。
始皇再次轉移話題
“關于軍隊改制的事情先聊到這,還有什么細節需要改動,回頭朕讓將軍們集思廣益。太子今日辛苦了,喝口茶休息一下。”
太子的這些想法,大多來自韓信當初與他的抱怨。畢竟太子本人不是很懂軍事,只是韓信喜歡跟二世陛下叨叨這些而已。
韓大將軍抱怨的時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難免有所疏漏。始皇自己也不是馬背上打天下的皇帝,沒有親自在軍中待過,同樣了解得比較片面。
所以哪怕有副將補充,還是不夠完備。
再聊下去也只是空聊,倒不如省點力氣。
叫那些將軍自己上折子查缺補漏,把所有的細節都點明后,再系統性地進行改制。
如此一來,也避免現在說得高興,結果回頭發現有些內容不合適,還得再調整,平白浪費精力。
副將聞言連忙表示自己去車外看看到哪兒了,就不在車內繼續叨擾二位君上。
而后他便去了外面,沒什么架子地和車夫坐在了一塊兒,一起趕車。
扶蘇見人走了,拉住父親的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