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駕那日只有蕭何在,其他嘴上說要來接駕的外派臣子都脫不開身。甚至就連遼東太守都有點蠢蠢欲動,想去邊境防線看看那頭仗打得怎么樣。
幸而陛下沒有升起對交戰前線的好奇,否則群臣就要思考該怎么勸說陛下不要以身涉險了。
李丞相自從見到蕭何之后就忙了起來。
為了不叫年輕的后浪蕭何把他比到地下去,李斯就得在東胡之事上多出點力。
游牧民族相關的律法是他李斯撰寫的,之前針對的是匈奴,和東胡不是非常適配。
問題不大,他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再修改一番。好讓陛下和殿下看看,大秦沒有他李斯不行,什么蕭何張良的都比不過他。
李丞相斗志昂揚地加班去了。
史官感慨了一句
“真是老當益壯啊”
六十多快七十歲的老人家了,跟著陛下一路巡游過來,不僅沒生病,還這么精神抖擻。
丞相果然不是一般人能當的。
史官悄悄去問蒙毅
“你說馮相回回都坐鎮咸陽,真的是因為搶不過李斯、拿不到伴駕的機會。還是他覺得自己體力不行怕病在半道上,故意不和李相爭搶”
蒙毅你要是這么問的話
蒙毅以前沒往這邊想,現在也開始陷入了沉思。
畢竟馮去疾雖然年紀沒李斯那么大,可也不算小了。先秦時期上了四十都能算步入老年,馮去疾可不止四十。
不過四十和四十也是有區別的。
有的人四十看著像五六十,有的人四十看著像二三十。
年齡相仿的始皇帝陛下和蕭何站在一塊,完全不像同齡人。雖然也沒到差輩的程度,但還是挺打擊人的。
蕭何以前覺得自己保養得還行,天生不怎么顯老,現在瞧著覺得也就那樣了。
和始皇談完公事之后。
陛下突然想起一事
“朕記得你與曹參、劉季都是同鄉”
好像關系還不錯的樣子。
蕭何心中一凜,不知陛下為何問起這個,難道是擔憂他們結黨營私嗎
然而始皇卻提起另一件事
“劉季在會稽做太守做得不錯,朕有意調他入京。可他仿佛并不愿意來咸陽任職,你可知是為何”
大部分臣子都愿意做個天子近臣,像劉季那樣就愛扎根地方的不多。大部分都是武將,少數文臣則是嫌棄在都城太危險,畢竟伴君如伴虎。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臣子覺得在地方上天高皇帝遠,方便自己為所欲為。
始皇意味深長地打量蕭何,試圖從他的反應里窺見他那好友劉季的想法。
蕭何冷汗都要下來了
“劉季一向自在慣了,約莫是難以習慣都城的講究吧。”
現如今六國還沒徹底歸心,想著天高皇帝遠在外頭浪的,有可能只是單純的不愛受拘束,但更有可能是六國余孽企圖搞事。
蕭何生怕陛下誤解,把劉季打成了反賊,只能努力替好友找補。
始皇微微頷首
“原來如此。”
這事他早就派人去調查過了,劉季確實和六國余孽沒有勾結。方才只是突然想起這幾人之間的瓜葛,心血來潮試探一下調查出來的結果是真是假罷了。
劉季和旁的臣子看起來很不一樣,因而令始皇更在意些。
蕭何戰戰兢兢地告退了,出去之后才敢把冷汗擦掉。忍不住嘆了口氣,心想劉季又不知道在會稽折騰了什么,他何時才能消停一些。
此時的會稽郡。
劉季翹著二郎腿支使人給他烤狗肉。
仆從不解地問道
“太守緣何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