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人家就是單純想借此逃離令他們窒息的家鄉,你把人家丟到偏遠的草原去,肯定也沒有留在關塞附近好。
至少離得近的話,這些人適應起來會更快一些。在塞外過不慣還能時常回來看看,和離歸家也方便。
派得那么遠,萬一水土不服折損人口也是個麻煩事。
更何況,劃分了草場也不代表就永遠不變了。
草場里有條件更好的和條件較差的,等證明了他們的忠心之后,也可以挑選愿意遷徙的部落再進行調整。
為了得到更多來自大秦的支援,也為了分到更好的草場。那些沒了反叛心思的部落自然會乖順下來,努力表現,借此為自己爭取利益。
蕭何皺眉
“這樣一來,為了防備匈奴殘兵,就得出動不少軍隊了。”
總覺得有點浪費人手。
殘兵數量就那么多,卻因為不知道對方會從什么地方竄出來襲擊部落,大部分邊緣部落都得駐軍防守。
草原的邊界可不小,大秦哪里能抽調出那么多人出塞
始皇微微頷首
“是以還得打探清楚殘兵的去向,而后重點在兩個地段設防。”
一是從西邊入北方草原的道路,二是漠北高原那一片。其他地方基本上很難有敵人流竄過來,東胡那里也有大秦駐軍策應。
待到新的匈奴部落自己能立起來了,這兩處就可以交由他們自己把守。大秦軍隊可以撤回關內,不再插手塞外布防,只在部落間起沖突時出兵調停即可。
蕭何明白了
“那便要麻煩將軍們盡快將匈奴殘部趕出草原了。”
之前沒追上去將敵軍盡數剿滅,主要還是因為和匈奴作戰的都是守邊將領。沒有王令不好擅自追擊太遠,繼而深入草原腹地。
而且就算去追,也不一定能追上。
對方對草原太過了解,很容易就能甩掉追兵。守將保險起見不曾輕舉妄動,畢竟他們的職責只是守衛自己所在的郡。
現在需要驅趕匈奴人出境,就得單獨派遣軍隊清理草原了。
倒也不需要把所有殘部都一人不落地趕出去,草原那么廣袤,不可能全數驅逐。只需把人數多的大部隊趕走即可,剩下的小隊伍即便去侵擾部落,也打不贏人家。
君臣商議了數日,這才重新定下了草場的劃分方案。
同一時間,各郡也收到了派人深入草原驅趕匈奴殘部的命令。
為保安全,這會是一個持續時間不短的行動。而且在后頭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得頻繁出兵巡視塞外。
不光是為了搜尋是否又有匈奴殘兵集結成較大的隊伍企圖搞事,也是為了去附近的部落巡視,看他們是否安分。
沒有匈奴侵擾的邊郡,其中的駐軍原本該酌情削減的。但有了這項職責,軍隊就不能完全裁撤掉。
更何況,日后匈奴部落間產生矛盾,大抵也要附近的邊塞駐軍前去調解。
扶蘇了然
“父親的意思是邊塞的駐軍可以減少,卻不能減少太多。等到匈奴養好了,便能再度削減一些。”
最后維持在一個最低限額上,用來應對突發事件。
始皇掃了一眼輿圖
aaadquo僅限和草原接壤的這幾個郡。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諸如靠近箕子侯國的遼東、靠近西域的九原等,就無論如何不能裁撤軍隊。
哪怕箕子侯國歸順了,也要駐軍防備。
像這樣的附屬國,可比百越匈奴一類被并入大秦領土的部落要危險得多,隨時可能脫離掌控。
扶蘇則道
“也不知日后的大秦會否因為和平太久而失了血性,若是如此,離衰落不遠矣。邊塞的軍職保留也好,讓年輕兒郎們多去軍中歷練一番。”
哪怕不上戰場,只是隔三差五帶去草原拉練,也比整日埋頭種地強。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春秋戰國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大秦可不能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