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國家運勢如何,是不是傳到你手上的時候已經風雨飄搖、急需力挽狂瀾了。
倘若國家平安穩定,平庸的守成之君也沒什么。大家頂多對他沒有印象,想不起來還存在這么個皇帝。
可一旦國運不濟,你這個沒能力的皇帝就會面對千夫所指。就像蜀漢的劉禪,明末的崇禎。
不過這兩家本身也挑不出更有本事的接班人就是了。
扶蘇哪怕心里有自信不會丟個燙手山芋給兒子接手,也依然想養個有為之君出來。這樣哪怕大秦出現意外,橋松也不至于束手無策。
所以他培養兒子的方法就比較抽象。
他不直接教孩子怎么做,而是像幼時父親那般,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
只是秦王政教孩子好歹還會給個思路,扶蘇連提點都沒有。他喪心病狂地什么也不說,就告訴你我希望你做到什么程度,剩下的你自己悟去吧。
由于扶蘇當年聰明到并不需要啟發就能領悟父親的意思,扶蘇就覺得這種
指點完全沒有必要,聰明小孩應該自己就能想通。
扶蘇你爹我能做到的,你肯定也行。
想看無字驚鴻的在大秦當完美太子嗎請記住的域名
橋松剛開始還忍著,后來實在忍不住了欺人太甚,哪有他爹這樣教人的
橋松發出了抗議
“我都沒有學過,想不通很正常啊”
扶蘇覺得不是這個道理
“我小時候很多事情也沒有學過,自己就想明白了。”
橋松氣得想咬他
“那是你,又不是我”
扶蘇又舉了個例子
“你祖父從小也沒人教他治國,他不也自學成才了”
橋松
過分了吧拿他和祖父比,他配嗎
橋松感受到了窒息
“祖父和尋常人能一樣嘛”
扶蘇不以為意
“聰明的孩子都能做到,你如果做不到,只能證明”
橋松“我不夠聰明”
扶蘇“你不夠認真。”
橋松
父子倆根本吵不出結果來,完全雞同鴨講。最后橋松跑去找祖父告狀了,這才獲得了他想要的解脫。
始皇把兒子拎過去訓斥了一頓。
扶蘇還覺得委屈呢
“他上輩子就學得很好啊,我也沒怎么教他,他自己就會了。”
所以扶蘇堅信自家崽腦子是夠用的,可以自己想通,用不著當爹的過多提醒。提醒多了還會反而影響孩子動腦,思維是越鍛煉越機敏的。
若非確信橋松足夠聰明,扶蘇才不會這么鍛煉小孩呢。他教其他弟妹就不這樣,都是把人當智力障礙,掰開了揉碎了講。
再說了,以后橋松當了皇帝就要自己面對各種突發狀況了,好些是祖父和父親都沒遇見過的。
他要是沒有自己思考的能力,面對沒人教過的東西又能指望誰還不是得指望他從小鍛煉出的思考能力。
扶蘇覺得自己的處理方式沒什么問題。
始皇敲了敲他腦袋
“你還好意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