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從小就是個芝麻餡湯圓,表面看起來白凈乖巧,內里卻是黑的。坑人的時候神似太子扶蘇,就連始皇都愛多看他兩眼。
可惜,劉恒只是白切黑,沒有學到老秦家那種無恥的本性。
而扶蘇早年還仔細裝過好人,這些年越發隨心所欲了。始皇看劉恒也只是在他身上找點太子年輕時候的影子,但劉恒自小就乖巧安靜,不像扶蘇幼時那么調皮,其實也不太像。
扶蘇笑吟吟地招呼劉恒過來
“你最近在與太孫的嫡長子一同進學,他學得如何了”
劉恒倒不像旁人那樣生怕回錯了話,態度很自然地答道
最近不曾考試,不知他學得如何。”
劉恒和扶蘇的嫡長孫差不多同齡,因而直接給對方當了伴讀。兩人都不是笨的,互相學習,形成了良性競爭,各有進步。
扶蘇又問了幾句學業上的事情,就放孩子離開了。
橋松倒是想起來一件事
“我長子也快到成婚的年紀了,他前些日子期期艾艾地跑來,問我他以后有了孩子能不能請祖父賜名。”
別看橋松的嫡長子才十四歲,他庶子倒挺大。
橋松之前就說過要仔細挑個合適的正妻,然后拖拖拉拉許久都沒有挑到滿意的。他祖父看不過眼,也不管他到底什么時候娶正妻,先賜了一些妾侍過去。
約莫是看太子子嗣單薄,就想從孫子這里補回來。橋松上輩子就能生,只比他祖父差些,這輩子也沒閑著。
指望皇室公子考慮先有庶長子是否對后頭的正妻不利,那是白日做夢。所以直到橋松庶子生了好幾個,才終于定下了正妻的人選。
幸好因為太子至今都還只是個太子的緣故,橋松那些庶出的孩子都沒奢望過自己承繼大統的可能。
他們總想著看這架勢,曾祖父只怕尤為長壽。自己就算能熬到頭頂兩座大山去世,也不一定拼得過他們自己親爹的壽數。
所以一個個都歇了心思,面對年幼卻占了嫡長名額的弟弟也沒什么別的想法。
后來嫡長子入學后表現優異,橋松就越發堅定了要打消其他兒子奪嫡的念頭。他刻意把孩子們往旁的方向教導,只將嫡子向繼承人培養。
扶蘇并不管兒子怎么折騰。
他也懶得插手孫輩間的事情。
扶蘇算了算年紀。
橋松加冠在大一統九年,都過去快二十四年了。之前拖了幾年才納妾,所以庶長子如今正好即將加冠。
對方明顯沒有親爹別扭,是預備加冠后就老老實實按部就班成婚的。所以不出意外的話,再過個兩三年始皇帝就能迎來玄孫的降世了。
不錯,扶蘇對于這五世同堂的局面很滿意。
要是父親再長壽些,六世同堂也能見到。
其實若非這幾代子孫都二十后才考慮娶妻
生子的事情,按照這個洗腦包世界的生育年齡,始皇帝估計早就能迎來六世同堂了。
不過現在這樣反而更好。
父母二十多出生的孩子更健康些,大秦皇室幼童的夭折率降低了不少,光這一點就叫始皇帝很滿意了。
可扶蘇即便很滿意第五代的降世,仍然冷酷無情地表示
“取名字他不能自己取嗎孤哪有空給他取名字”
知不知道從橋松這一輩開始,就全是他取的名字他很難做的好不好,以為起名是個什么簡單的任務嗎
橋松平輩兩百多個小兔崽子,大的四十多了、小的也有二十了。一個兩個都開始下崽,還都愛來找他這個大伯父幫忙取名,簡直是恐怖的數量。
問起來都說不好意思麻煩始皇帝陛下,于是太子就成了那個倒霉蛋。
扶蘇覺得是時候把這個艱巨的使命交付給太孫了。
都是殿下,太子殿下和太孫殿下取的名字沒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