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輩們不,我們還是想要太子來取。
扶蘇
扶蘇的嚴抓課業計劃確實大大影響了他本人在侄子侄女心里的好感度,然而卻只是從喜歡大伯變成了對大伯又愛又恨。
實在是扶蘇這些年做出的成就不小,他自己不覺得,晚輩們卻是實打實地都在崇拜他。
至于太孫
哦,一個苦逼的治國工具人罷了,找他起名不如自己起。
橋松一方面覺得幸災樂禍,一方面又感到被小看了。只能憤憤地想著果然弟妹都不是好東西,堂弟妹也一樣討厭。
為了應付侄輩的歪纏,扶蘇很是費了一番功夫。
首先,自己起是肯定不可能的。
就算每個小兔崽子只生一個孩子,他都要起兩百個名。更何況他們忒能生,比兔子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扶蘇拿出了他用了很多回的法子。
他決定翻書起名。
以前是沒條件,只能翻翻詩經、楚辭。現在他有了別的選擇,他小兒子瓊琚頗有文采,寫出來的華章已經開始被世人稱為“秦章”了。
所以扶蘇就把他的作品翻了出來,在里頭挑名字。
他想著二字名不好挑,單字的卻沒什么難度。就給秦皇第四代選單字名,簡單又好記。
雖然,單字名容易重名。
問題不大,可以給他們的名字加點偏旁部首。成為生僻字之后,就不容易撞名了。
這法子還能進行個區分。
比如某個弟妹的孩子們,他們幾個生的都加草字頭。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幾個是親緣關系較近的堂親,祖父祖母是同一人。
這招以前是用在妹妹們的兒女身上的。
前世妹妹們都是嫁出去的,生的孩子隨丈夫姓。全是五花八門的姓氏,光看名字很難看出都是公主之子。
用楚辭取名之后,統一的畫風就顯得很突出了。扶蘇大約也繼承了始皇帝陛下的強迫癥,
看著這樣的一堆名字覺得十分賞心悅目。
所以他順理成章地也用到了侄輩上頭。
瓊琚父親,您拿著我的文章修修改改的時候問過我這個原作者的意見了嗎
扶蘇不僅沒問兒子的意見,還把兒子一起拖下水。
他讓兒子把文章匯編一下,分個類。最好以他那些叔叔和姑姑的名作為合集標題,這樣以后方便他查詢孩子們的名字。
瓊琚
扶蘇以為他沒理解,就舉了個例子。
比方說陰嫚的兒女,扶蘇挑了幾篇文章從里頭給那幾個孩子生的崽選定名字。這幾篇文章就可以用“陰嫚”作為合集的標題。
這樣以后他想不起來孩子叫什么了,就可以精準翻出對應的文章。
瓊琚你可真是我親爹。
瓊琚堅決不肯就范,因為叔姑的名字著實不適合作為合集的標題,畫風根本不符。
父子倆拉鋸了許久,最后各退一步。
瓊琚答應編合集,但是不能起這個名字。哪怕名字是數字都好,至少數字可以作為合集的序號。
他勸說父親在合集一里給他們自家三個人的孩子挑名字,合集二就是給公子高的子女所生之子挑名字的地方。
為此,瓊琚把他這些年寫的文章按照創作年份排序了,一的大一統十一年寫的,二就是十二年,依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