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圈的秦朝愛好者不一定能記得每個秦朝皇帝都叫什么,但一定對始皇帝時期的名臣良將如數家珍。
上到李斯王翦,下到史官太醫,都能數出幾個相關的歷史故事來。
在這一批青史留名的人才之中,唯有一個名字顯得分外神秘,它就是“梓桑”。
關于梓桑的身份,史學界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梓桑就是一個純粹的同人大佬,創作的那些野史記載都是他自己編的虛假故事。人家本來也不是寫史書的,當時的人肯定都把梓桑的作品當話本子看。
也有人認為,梓桑記載的野史正確率極高。許多以前認為是扯淡的故事,后續都出土了相關文物佐證,所以他一定是個在朝為官的體制內成員。
起初,支持前者的論調甚囂塵上。
畢竟在梓桑的大作塞外實錄中居然記載月氏為了統一高原故意縱容疫病傳播,這明顯就是在抹黑月氏。
肯定是梓桑一介秦人對月氏存在偏見,這才亂寫一通。
而且梓桑的千古一帝是一本很明顯的同人小說,充滿了杜撰的情節,而小說主角就是始皇帝和太子。
里頭寫了太子中毒體弱之后,始皇如何如何關愛兒子。為了兒子,始皇帝以身涉險吞吃丹藥,感天動地。
但所有人都知道,扶蘇壓根沒中過毒。
始皇帝更沒吃過什么丹藥。
就連父子粉都不好意思承認這本書里的故事是真的,全拿他當同人文看。
也是因為這本書,梓桑喜提“千古第一父子粉”的名頭,每一個新入坑的粉絲都得先拜讀他這本大作。
隨著出土文物的增加,梓桑的身份爭議不減反增。
先是塞外實錄里的許多離譜記載得到了多方佐證,居然不是編的。后來還被考古學家發現,秦唐時期的史官竟還把塞外實錄當正經史書對待。
如果說秦唐這種后世王朝的態度不算決定性證據的話,在秦朝相關遺址里發現有好幾個史官都在墓葬里陪葬了這本書,且書中認真做了研讀記錄,就顯得很錘了。
通過這些古人的筆記大家發現,秦朝史官似乎都清楚這本書是誰寫的。只不過所有人都諱莫如深,并沒有為后人解密。
可見其作者大概率真是某位官員。
史官們研讀這本書也不是抱著看野史鉆研它是真是假的心態,反而一副默認為真、努力了解百年前歷史的模樣。
最后史學界經過商議,將塞外實錄從野史中挪了出來,加入正史行列,算是為它正名了。
論證梓桑是同人作者的有力證據喪失了一半,一下子打蒙了眾人。
一般人,他寫同人,就單純寫同人。寫正史,就單純寫正史。
可是梓桑不一樣。
他怎么什么都寫啊
大家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人的作品,然后大家的關注重點就不再是梓桑到底是民間學者還是大秦
官員了。
這還用糾結嗎
大秦史官的態度說明一切了都
所以他是官員沒跑了,那么,不如好好分辨一下他到底哪本是據實記載,哪本是純粹編故事。
又或者,這家伙不會還寫過半真半假的作品吧
對于后世人來說,全真和全假都還好,半真半假就很討厭了。希望梓桑不要不識好歹,對后人好一些。
唯一的安慰可能是梓桑他是個純粹的始皇粉,從來沒寫過對始皇帝不利的洗腦包。所以大家研究他那些作品時心情還不錯,不像劉徹粉琢磨劉相故事時那么暴躁。
除了全身心投入記載真假分辨的秦朝愛好者之外,另有一撥人對梓桑具體是秦朝哪位官員更感興趣。
首先,排除死得太早的那一撥。
梓桑可是活到了二世時期的,好多二世在位時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他的作品里找到相關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