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這位一心搞教育的王教諭聽聞縣內出了個神童,見獵心喜,提前來看看自己這個神童是否如傳言一般聰慧。
果不其然,王教諭進了蕭府后,喝了口茶便問蕭元青,“聽聞令郎天資聰穎,不知可否一見”
“當然可以”蕭元青連連點頭,給了蕭子敬一個眼神,自己匆匆出去把蕭景曜帶了進來。
蕭景曜早就猜到王教諭是沖著自己來的,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父子倆進來時,蕭景曜看上去竟然比蕭元青還穩重。
這真不怪蕭元青,實在是王教諭這等身份,天然讓學渣們有心理陰影,沒見蕭子敬都快知天命之年,現在面對王教諭,也特別不自在么
王教諭五十出頭的年紀,和蕭子敬差不了幾歲,瞧著卻比蕭子敬長了一輩,高顴骨,發量略顯稀疏,眉宇間自有一股浩然正氣,看向蕭景曜的神情很是和藹,但考起蕭景曜來卻毫不手軟。
孫夫子考蕭景曜,也就是在蒙學書籍里挑一句話讓蕭景曜接后面幾句,王教諭考校蕭景曜的方式卻十分刁鉆。
蕭景曜就看著他從寬大的袖袍中取出一張卷成長筒的宣紙在桌上鋪開,然后示意蕭景曜上前,“這是本朝第一位狀元殿試的文章,你且看看,能否背下來”
要背書,蕭景曜完全無壓力,認真將文章從頭看到尾。
摸著良心說,這篇文章有些地方蕭景曜確實看不懂,有些典故蕭景曜聽都沒聽過,更別提理解其中深意。
但王教諭只要求蕭景曜把文章背下來,那就簡單多了。蕭景曜看完文章后,張嘴就開始背,從第一個字到最后一個字,一個發音和停頓都沒錯。
王教諭大喜過望。
要知道,這會兒可沒什么標點符號,所有的文章全都是一個字挨著一個字,要不是真的讀懂了,在斷句上絕對會出問題。
蕭景曜才六歲,蒙學還在讓他們明句讀的年紀,面對一篇科考文章,能背得如此流暢又精準,說他是百年不遇的天才,實在算不得夸張。
能背下來還能說是天賦異稟,老天爺給的過目不忘能力太欺負人,但能理解一篇長文,那絕對是蕭景曜自己腦子聰明。
王教諭現在看向蕭景曜的目光,就跟看一座金山沒什么區別,眼睛都要冒出綠光來,喜不自勝地站起來,笑出滿臉褶子,“好,好,好我們南川縣一直文氣不盛,近五年都沒出過一個秀才,至于舉人,更是將近二十年都不曾有過。此子必非塵凡之器,他日必為朝廷大瑞。南川文運,便應在他身上”
蕭景曜莫名覺得肩上一沉您這么夸,我壓力很大啊。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