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景曜見鄧氏家主如此客氣,心中也是一嘆。這就是他沒有一開始就把自家商鋪搞成縣里最紅火的商鋪的原因。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蕭家又沒有個靠山,真賺了大錢,只能成為別人眼里的肥羊,然后被人盤算著到底是一刀宰了吃頓飽的,還是隔一陣就來一刀,走長遠路線。
鄧氏書局能在整個雍州都闖下偌大的名號,肯定有不少靠山。但鄧家主依然對自己這個童生客客氣氣的,雖然有生意人的精明算計在內,但也不是沒有自己是讀書人,可以劃分為“士”一階級的緣故。
蕭景曜看似極快地把賬冊從頭到尾地翻了一遍,在鄧氏家主狂跳的眼皮中,蕭景曜直接點頭道“和我預算中的差距不大,鄧家果然誠信。”
鄧家主苦笑一聲,原來人家心里早就有成算,怪不得看賬本都只是一掃而過。
然而在聽到蕭景曜輕松提到,賬本第幾頁第幾行記錯了一個數字之后,鄧氏家主和鄧掌柜的表情已經呆滯了。這就是傳說中的過目不忘嗎
恐怖如斯
對方的賬本只有一兩處疏漏,并非刻意做假。蕭景曜指出來后,鄧掌柜探過頭來,問蕭景曜要了筆墨,當場改掉,重新算了一遍,然后將早就準備好的,厚厚的一沓銀票遞給蕭景曜。
大齊最大的銀票是一千兩,蕭景曜感受著手中銀票的厚度,第一反應就是對方給的好像有點多。
蕭元青在一旁裝了許久的壁花,這時終于冒了出來,接過蕭景曜手里的銀票開開心心地數了起來。
整整三十萬兩,蕭景曜數到最后,聲音都不對了。他活了這么大,從來就沒見過這么多錢。
蕭景曜也很驚訝,“賬冊上記的是六十萬兩,刨去一應成本,這一次書局的總利潤應當在四十萬左右。按照先前說好的五五分成
,我應該拿二十萬兩才對。”
這是整個雍州的富商豪紳全都參與進來的結果。而且今年是第一次辦群英會,大家圖的就是一個新鮮,參與度才這么高。以后再辦,營業額估計不能再達到這個數。
鄧掌柜卻笑道“這一次,老夫在小公子身上學到不少經商的東西,多出來的幾萬兩,就當是老夫給小公子的拜師費吧。”
鄧氏家主也幫腔,“如今鄧氏書局已經坐穩了雍州最大書商的位置,名聲已經傳去京城。若是能得京中貴人的青眼,便是將這次所有的進賬都給小公子,也是我們賺了。”
蕭景曜點頭,明白了他們的意思,也不再推辭,坦然收下了這筆巨款。
群英會就此落下帷幕,嚴丞相以三千多萬的票數壓下其他兩位,成功拿下“最受百姓愛戴的丞相”這個頭銜。氣得其他兩家的支持者好幾天都沒胃口,摩拳擦掌勢要在下一次將場子給討回來。
群英會給大家帶來了許多茶余飯后的談資,哪怕天氣越來越冷,都未降低大家的熱情,每天得了空,坐在桌子邊,放上一壺茶就能聊上幾個時辰。
蕭景曜收了銀子后就不再關注這些閑聊,將心思都放在了課業上。
院試在明年四月舉行,離現在也就只有五個多月。時間緊迫,容不得蕭景曜再摸魚。
蕭家人得知蕭景曜這回賺了多少銀子后,震驚得三天沒回過神。算上錢璋給的那份分成,蕭景曜這一次就賺了三十三萬多兩銀子。這么多銀子,在京城置辦間中等大小的宅子,足夠了。
齊氏不容分說地表示,這筆銀子作為蕭景曜的私產,家里都不許動。蕭元青等人一點意見都沒有,還默默反省是自己太過無用,才讓蕭景曜稚齡之身就要為家用費心。
蕭家祠堂又香火繚繞,蕭子敬拽著蕭元青,整整跪了七晚祠堂,可見他們對祖宗多么感激。
蕭景曜對此已經見怪不怪了,熟練地給師曼娘遞藥油,讓師曼娘更好地給蕭元青揉掉膝蓋上的青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