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景曜這種小富之家,勉強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蕭家倒是不缺錢,但蕭景曜有錢也買不到一些書。要不然,蕭景曜怎么還要苦哈哈地去抄書呢
實在是現在市面上賣的書的種類根本不多。
公孫家的藏書,蕭景曜抬眼掃過去,頓時眼神大亮。好多書他都沒看過
公孫瑾毫不意外蕭景曜會有這般表現。或者說,每個讀書人來到這里,都會像蕭景曜這般眼神大亮,仿佛遇到了寶山。
公孫瑾也以自家的藏書為傲,沒點底蘊,世家還如何稱世家呢
雖然現在大多世家已經覆滅,少部分留下來的,也不復往日榮光。但公孫家這種歷經幾朝幾代,還能出一大堆帝師的顯赫家族,顯然是世家中的翹楚。
公孫瑾對蕭景曜十分大方,“你的文章多有巧思,有些舉措便是放在朝堂上,也會讓百官拍手叫好。不過你的一些想法太過天馬行空,可以再多看看這類治理災情的書籍。
汲取前人的智慧,
,
才是上策。”
這哪是讓蕭景曜來看書的啊,分明是給蕭景曜進行針對性訓練,再來拔高他的雜文和策問水平的。
公孫家祖上出過的人才太多,雖然現在被打趣說是帝師家族,但公孫家其實也出過將一方治理得蒸蒸日上的地方大員。
他們采取的治災救災的辦法,怎么根據地形地勢因勢利導,怎么安撫民心,怎么給朝廷打報告,以及怎樣處理地方和中央的關系,怎樣平衡地方衙門和軍隊之間的關系公孫家的先人晚年時,把自己的為官經驗編寫成書,和家中藏書一起留給子孫后人。只要這些東西在,哪怕時局動蕩,天下大亂,公孫家族人不得不避禍,或是有人在朝政中落入下風,給人把柄連累全族。只要還有族人在,只要還有這些藏書在,無論公孫家如何落魄,只要后代中能出一個腦子靈光的,必定會有東山再起的那一天。
這才是詩書傳家,世代不移的關鍵。
公孫瑾當然沒把祖先們留下的東西放在這間可以用來接待外人的書房里,但就是這間書房的東西,都足夠蕭景曜受益終身。
除了諸子百家的經史典籍之外,還有醫書農書匠人集兵書卜筮星圖等等,范圍之廣,幾乎涵蓋了大齊各行各業。蕭景曜甚至還看到基本飲食點評書,也不知是哪位貪嘴的先人留下的。
蕭景曜忍不住想起來和自己保持著書信往來的那幾位工科大佬,還有對星象情有獨鐘的唐振源,心頭更是一陣火熱。
要是他們見到這些書,怕是就跟老鼠掉進米缸了一般,美得暈乎乎,不知今夕是何年。
蕭景曜不由開始思考起來,公孫家有理工科大佬的可能性。
書房這么多專業書,公孫家但凡有一個對數理化感興趣的人才,有這些知識打底,想必現在的成就比其他迷迷糊糊自己摸索的人要高一些。他少走了多少彎路啊
這么想著,蕭景曜便試探地開口問公孫瑾,“大人,學生瞧見這里有許多格物方面的書,倒是想到有幾個書信來往的好友,他們一心沉溺在算理機械之中,干著一些在外人眼里,算是匠人的活計。有一位正在嘗試改進水力紡車,改了好幾年,最近來信中說是已經有了眉目,再改幾次,就能讓水力紡車以更小的水力,帶動紡車高速運轉,從而織出更多的布。如此看來,格物算理之學用好了,也能為百姓帶來許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