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瑾眉頭微揚,輕笑著點頭道“確實如此。這幾人倒是與我家里一位后輩志趣相投。那小子也是從小就喜歡這些雜書,沒少挨他爹的訓。”
蕭景曜的眼神更亮了,“大人家也有這樣的晚輩嗎”
“當然有,我那個不爭氣的弟弟沒少他兒子不務正業。”公孫瑾又是一笑,“不過那孩子主意大,自己跑去江南那邊,說是找到了志同道合之人,等他做出了成就再回家讓他爹看看。”
古代版為了夢想離家出走哇。蕭景曜頓時心生敬意。
公孫瑾又笑著瞥了蕭景曜一眼,“怎么打上
我家這些書的主意了”
蕭景曜有些尷尬,“學生只是想起那幾位友人,他們若是見了這些書,定然會興奮不已,甚至廢寢忘食,晝夜研讀這些書。”
“公孫家也不是敝帚自珍的家族。你說的那幾人,若是我沒猜錯,怕是也同我那個侄兒有些來往。一心鉆研算理格物的讀書人不多,彼此間都有書信往來。這些書,那小子早就抄了幾份,也不知給了多少人。”
蕭景曜不禁有些羞愧,“是學生狹隘了。”
“無妨。”公孫瑾不在意地擺擺手,“一般人家的藏書,外借都不易,你有所顧忌也正常。我們公孫家也有不外借的書,這些書在家族看來都是小道,傳出去也無礙。”
蕭景曜對著公孫瑾拱了拱手,以示自己的敬佩,心里則在想,不知公孫瑾這位離經叛道的侄子,是不是真的同那幾位大佬有聯系,下回寫信可以問一問這事兒。
公孫瑾則讓蕭景曜先別想這些事,好好看書,每天寫一篇雜文一篇策問,到了休沐日都拿過來給他檢查。
蕭景曜自然連聲應下,名師公孫瑾一對一指導,多少權貴子弟都享受不到的待遇,誰拒絕誰傻。
蕭景曜幾乎每天都泡在公孫家的書房里。他看書快,記憶力強,但這些書的內容并非只要死記硬背就能理解的。貪多嚼不爛,蕭景曜大多選擇記個兩三本,回家休息時,再慢慢在腦海里復盤,逐字逐句理解。
晃眼又是一個月,京城的雪下得更厚了。每天清晨,大戶人家門口,都有下人拿著掃把認真掃雪,免得主家出門,踏進雪坑里,濕了鞋襪。
蕭景曜還是雷打不動地前去公孫瑾府上看書,他現在穿的是內里有毛的氈靴,外頭披了件裘衣,縮在裘衣里的手還捧著個小香爐,里面放了上等的銀絲炭,一點煙霧都沒有,放幾塊在香爐里,能燃幾炷香的時間,夠蕭景曜從宅子去公孫府路上取暖了。
不過天氣委實太冷,潑水成冰的時節,蕭景曜踩在雪地上,也覺得腳底的寒氣一陣又一陣。到了公孫府時,蕭景曜的雙腳幾乎冷到沒有知覺。雖不至于“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但也冷得直打哆嗦。好生體驗了一回古人求學之艱辛。
好在蕭景曜身子骨強健,喝了杯熱茶便緩了過來,繼續聽公孫瑾的指點。
這段時間下來,公孫瑾對蕭景曜的態度越來越溫和。若是說公孫瑾之前只是出于愛才的心里,才對蕭景曜多加關照。那么現在,公孫瑾對蕭景曜的愛護,除了惜才之心外,也有幾分師生情誼。
蕭景曜也會做人,還有個情商滿點的親爹。蕭元青都不用蕭景曜多操心,一聽說公孫瑾愿意指點蕭景曜,蕭元青早就為蕭景曜準備好了最合適的禮物。不一定貴重,卻足夠貼心。
公孫瑾心里很是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