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一看,那些鉚足勁抱著自己的九族到處鉆營,想掙個從龍之功的家族,指不定誰傻呢。
竇平旌都混賬成這樣了,大家也習慣性將承恩公府排除在奪嫡之外。但血緣關系是斬不斷的,竇平旌就是太子的親舅舅。娘親舅大,舅舅的地位,幾乎就比父親弱一點。竇平旌的動向,還是會被奪嫡的人牢牢關注。
本來蕭景曜這個六元傳奇狀元就有夠惹眼了,不過他年紀小,蕭家又只是普通人家,在朝中沒有任何根基,就算蕭景曜名氣再大,蕭元青和竇平旌交好也沒什么關系。尤其是在查出蕭元青過往的一些豐功偉績之后,其他人更是忍不住嗤笑一聲,覺得果然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承恩公這等不學無術的混賬,果然就和廢物紈绔聊得來。
直到正寧帝給蕭景曜賜婚。
看看蕭景曜未來的妻子是何人,顧將軍唯一的女兒,在家極為受寵,是顧將軍和吳將軍的心頭肉。正寧帝又不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那套,顧將軍的威望幾乎達到了頂點。
這個時候,竇平旌和蕭元青的關系,在一些人眼里,就格外礙眼了。
顧將軍幾乎算是大齊現在的武將之首。武將代表什么兵權
寧王只要一想到竇平旌和蕭元青交好,蕭景曜會因為這層關系天然對太子有好感,顧將軍又因為蕭景曜這層關系稍微偏向太子寧王當真半夜都睡不著覺。
所以寧王決定先下手為強,在蕭景曜還未進入翰林院任職之前,就稍稍動了點手腳。
蕭景曜確實有才華,他這份才華,沉淀十多年也無妨。
只要蕭景曜不出頭,老老實實窩在翰林院,顧將軍就不會因為蕭景曜的緣故而選擇支持太子。
雖然蕭景曜覺得寧王這個腦回路有點扯,但他琢磨了許久,也觀察了寧王的行事作風后,最終得出來這個結論,應該是有八九分靠譜的。
想通這點后,蕭景曜也很無語。顧將軍在寧王眼里到底是個怎樣的莽夫形象他這等立下大功的將領本就容易遭帝王猜忌,再跑去參與皇子奪嫡的事,是嫌自己的九族活得太長了嗎
蕭景曜不懂,但蕭景曜大為震撼。
顧將軍都回京好幾個月了,一直謹言慎行,兵權也交得利索,擺明了就是功成名就后想帶著一家老小過點舒心日子,什么麻煩都不想參與。大兒子廢了一臂,日后不會再有上戰場的機會,小兒子更是投戎從筆,考了個秀才功名,明擺著不想再走武將的路子,只想一家人和樂融融過點幸福美滿的小日子。
結果寧王竟然覺得顧將軍會因為蕭家和竇平旌的交情而站隊太子
蕭景曜撓了撓頭,簡直不知道該說寧王特別有未雨綢繆的
意識,還是該說寧王眼瞎,一點識人之明都沒有。
本作者清涴提醒您寒門天驕科舉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有個好岳家的長處再次體現出來。顧家先祖追隨本朝太祖起事,顧家是實打實的開國功臣之后。就算顧家世代鎮守邊疆,在朝中也有自己的關系網。
或者說,在外戍邊的武將,在朝中花的心思也不少。畢竟有兵權的將領容易遭帝王猜忌是不爭的事實,他們知道自己對朝廷忠心耿耿,但他們又不在京城,和皇帝隔著上千里的距離。武將們讀書少,又不是文盲,三人成虎的道理還是懂的。所以越是在外領兵,兵權在握的將領,越會在朝中打點關系。沒有別的心思,就是為了在有人對皇帝說將領們壞話的時候,能有人在皇帝面前幫他們說好話。
所以顧家雖然遠離京城多年,但對京城的關系網門兒清。
只能說,能順利爬上來,安安穩穩當文官武將中的佼佼者的,都是智商情商爆表的家伙。真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文官老狐貍,武將鐵憨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