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景曜既然和顧希夷定了親,顧明晟對蕭景曜這個女婿也十分滿意,自然不會拿蕭景曜當外人。
顧家知道的一些消息,顧明晟和顧希維都會從中挑一些對蕭景曜有用的告訴蕭景曜。
世家和帝王共治天下的時代,世家子弟從小就有個重要任務,那就是背譜系。
自家祖上是誰,從何時發家,先祖當過哪些官,取得過什么成績,和哪些家族聯過姻從族譜第一頁的祖宗一直背到現任,其龐大的人物關系,比蜘蛛網復雜多了。能梳理清楚這些的,都是牛人。
更可怕的是,世家子弟們,不僅要背自家家譜,還要背別人家的家譜。碰上不認識的人,先亮明自己的身份,雙方一聽,立馬就能從自己背過的譜系中扒拉出來對方到底是什么來頭,順便還能扒拉一下諸如“我三曾叔祖的女兒曾經嫁給你表姑母的表侄”這類讓人聽了后立馬蚊香圈圈眼的復雜關系。
現在世家早已不復存在,勉強能稱得上世家的,也不能與當初輝煌的世家時代相提并論。現在的世家大族們當然不用再痛苦地背譜系,但他們要記的東西同樣不少。
比如朝中各位臣子錯綜復雜的姻親關系,被家里重點培養的官宦子弟,都是要背的。
蕭景曜本來需要自己去慢慢摸索,但顧將軍直接把顧家記載下來的朝中官員姻親關系譜給了蕭景曜一份。
看到顧將軍慷慨給他的這份資料,蕭景曜的眼皮就是一跳。好家伙,整整一箱子書,全是記錄官員們的人物關系網的。上到一品大員,下到九品小官,還有外放的封疆大吏們。要不是在朝中經營多年,絕對不可能整理出這么詳實的資料。
眾所周知,現代人對于親戚關系上,不大理得清。有的甚至連堂親和表親都分不清。蕭景曜上輩子是孤兒,更加沒有家庭親戚的概念。穿越過來后,蕭家的家庭關系也很簡單,沒什么需要來往的近親。冷不丁看到這么多拐
著彎的親戚,
,
都覺得腦瓜子有些嗡嗡的。
這玩意兒可真是就算記下來了,要迅速反應過來正確的稱呼,也十分不容易。
不過蕭景曜并不是畏難的人,知道這些東西有用,蕭景曜花了一點時間,終于將京中官員們的姻親關系全都理清楚了。
然后就發現,早朝上站著的那一圈官員,東拉西扯的,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姻親關系。
也就說明寧王對蕭景曜的顧慮有多不靠譜。
朝堂上的官員看起來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到八十竿子下去,一定能打到一起。只要扯得夠遠,大家都是親戚。
妨礙他們在朝堂上打出狗腦子了嗎
寧王黨自己的小團體中,說不定還有太子黨的姻親呢。姻親算什么,利益在前,就是親兄弟,不也會拼個你死我活
哦,寧王和太子就是典型代表。
蕭家只是蕭元青和竇平旌有些交情,蕭景曜和竇平旌的接觸都不多,寧王是怎么突發奇想,覺得顧將軍會因為蕭家和竇平旌這一點接觸,而站隊太子呢
就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