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皇子成年開府,就意味著皇子能參政了。眼下幾位王爺都領了差事,被正寧帝安排進六部歷練。
這也是皇子們拉攏支持者的好機會。不是誰都像福王一樣,一心只想摸魚,當值就睡覺的。
而參政的機會,在寧王等人還未成年之前,原本只有太子能有這個特權。
正寧帝對太子確實好,像是要借著太子補償當年那個被父皇冷落的可憐的自己一樣,正寧帝對太子很是大方,立了太子后,太子還未到參政的年紀,正寧帝已經讓他去養心殿讀奏折,處理政務了。
太子也爭氣,言行舉止以及能力都讓正寧帝十分滿意,是正寧帝心中最優秀的兒子。
等到寧王他們出宮開府,參政之后。太子優秀,寧王等人也不差。兩邊的差距其實是在縮小的。正寧帝作為父親,自然欣喜于兒子們能干。但作為哥哥的太子,對此就只能感到焦躁了。
打個比方,以前太子在正寧帝心
里是能拿90分的優秀好大兒好太子,其他孩子是60分的好大兒。現在太子還是90分,而寧王等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能拿到80分,正在往90分前進。
這其中的差別,后世上過學的人都知道。學霸成績好那是應該的,學渣們異軍突起直奔第一而去,那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現在太子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困境。
但有時候,劣勢也能利用一下。太子故意去查蕭景曜,這事兒,已經從兒子那里知道了蕭景曜的重要性的貴妃怎么可能不知道,多么好的給太子上眼藥的機會啊。貴妃一點都沒閑著,在正寧帝來她宮里坐坐的時候,貴妃狀似不經意地提到了太子好像和蕭狀元不太和睦一事,并擔憂道“不會是蕭狀元的父親惹了承恩公不快吧”
貴妃一張嘴,把承恩公都牽扯進來了。本來太子在正寧帝的心中的分量就不輕,再加上一個承恩公,正寧帝自然牢牢記在心里,而后就讓人去查了太子最近在干嘛。
想當然耳,太子能查到的東西,正寧帝自然也能查的到。
看著案幾上擺著的資料,正寧帝的臉色不由沉了下來。
作為父親,正寧帝拒絕去想這是大兒子和二兒子在爭斗。但正寧帝還是一個合格的帝王,屬于帝王的理智上線后,正寧帝也沒辦法欺騙自己,太子和寧王還是像小時候那樣兄友弟恭。
再仔細查,怎么查都是寧王先對蕭景曜動的手,蕭景曜一開始對此毫不知情,還在知道大閘蟹是寧王替他討的賞賜后感激不已故意透露寧王為蕭景曜討賞的太監的供詞,就算被太子這方的人戳穿了寧王先前對他下了黑手,蕭景曜也只是覺得寧王對他一打壓一施恩,互相扯平,兩不相幫。
正寧帝對蕭景曜很滿意。
再看太子和寧王,就沒那么滿意了。太子還好,不是主動挑釁的那方。更何況太子是正寧帝屬意的繼承人,對太子的濾鏡比對其他兒子更厚,正寧帝只是心里不舒服了一下,就立馬原諒了太子。寧王嘛正寧帝黑著臉,讓人傳寧王進宮,劈頭蓋臉將他一頓臭罵。正寧帝的老父親心態又發作,沒把事情捅破,只說寧王對太子不夠恭敬。
寧王簡直莫名其妙,心下恨恨,覺得這一定是太子給自己挖了坑,忍不住為自己喊冤,“父皇,兒臣一直對太子十分恭敬,一定是有人陷害兒臣”
正寧帝冷笑,“朕還沒死呢,你那些小動作,真以為能瞞得過朕的眼睛”
寧王滿頭大汗,不知道正寧帝到底查到了多少東西,出宮后太過順風順水而發飄的頭腦終于冷靜下來,二話不說直接跪下認錯,膝行抱住正寧帝的腿嚎啕大哭,“父皇別生氣,是兒臣頭腦發昏。兒臣讓父皇傷心,死罪”
正寧帝嘆了口氣,心又軟了,“你剛開府,身邊圍了些心思迥異之人,也是常事。你和太子才是親兄弟,切莫因旁人的攛掇而同太子有了隔閡”
大抵當皇帝的都是這樣霸道的心態,我兒子不可能有錯,他要是錯了,一定是有人帶壞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