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寧帝和其他閣老都皺起了眉頭,不知道李首輔這話有何意思。
李首輔微微一笑,“如今在世大儒,北有孔垂玉,南有徐世經。他們各自見解不同,罵戰無數次。若是朝廷在報紙上放出要重新注儒經,理儒學的口風,恐怕這兩位大儒立馬就要馬不停蹄地進京了。”
“這兩位大儒可是儒學的泰山北斗,是天下讀書人心中的巍峨山岳,追隨者無數。他們若是進京,則天下讀書人歸心也。”
封建時代的民心,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士人之心。他們握著筆桿子,能寫詩詞,做文章,黑的都能說成白的,是掌握民間話語權的那一波人。
蕭景曜說控制輿論,占領輿論陣地,李首輔立即將天下讀書人都圍了進來。
這才是占領輿論陣地的最快
方法。
這個時空中,
孔家沒有被封為衍圣公,
沒有蕭景曜記憶中的那些特權。所以孔氏族人沒有仗著孔子的名頭,將曲阜百姓當成家奴,犯下累累罪行。
沒有這些優待,孔氏族人倒也出了不少大儒。李首輔提到的孔垂玉,便是現如今的儒學大家,倡導孔孟之道,復古之學,是古學代表。徐世經則是今學領袖,所以兩邊掐成了烏雞眼。
蕭景曜暗道學會了學會了,時代差異得注意。這可不是全民教育的時代,民智未開,普通百姓沒法明辨是非。
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正寧帝捋了捋胡須,和李首輔對視一眼,臉上都露出了老狐貍的微笑。
正寧帝回頭看向蕭景曜,沉聲道“此事事關重大,也容易得罪人。你人微言輕,朝中又無助力,便是朕也不好太過偏袒你。這份功勞朕先給你記著,事情便交給其他人去做。”
蕭景曜毫不猶豫地點頭,“謝陛下”
都不說后面坑人的法子了,就說蕭景曜最先提出來的在報紙上刊印好各地賑災的數目一事,就不知道會得罪多少官員。
貪腐之事,屢禁不絕。只要一貪,肯定就能拔出蘿卜帶出泥,能查出一堆人。也就證明朝中心里有鬼的人不是一般多。
他們不敢怨懟正寧帝,也不敢怨恨閣老們。蕭景曜這個軟柿子,不就是最好的出氣筒了嗎
正寧帝要是一開始就說這些主意全都是蕭景曜出的。那蕭景曜怕是得向顧將軍多借些護衛,不僅要保護自己,還得保護家人。
就算不取蕭家人的性命,他們想辦法彈劾蕭景曜也是可行的。蕭景曜身上沒破綻,蕭子敬和蕭元青那真是渾身上下都是破綻。給蕭元青他們下個套污蔑蕭景曜什么的,簡直不要太容易。再狠心一點的,直接做局給蕭元青安排犯個死罪,蕭景曜都得跟著一起人頭落地。
現在正寧帝這么一說,蕭景曜順勢就應了,一點勉強都沒有,反倒讓正寧帝覺得更對不住蕭景曜了。
正寧帝在大多數時候,都是個賞罰分明的好皇帝,見蕭景曜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他的話,臉上一點委屈都沒有,還立馬謝恩,更是覺得蕭景曜對他忠心耿耿,看向蕭景曜的眼神更慈愛了幾分,溫聲道“你的功勞,朕心里有數。等日后你歷練出來了,朕再一并給你補回來。”
簡在帝心成就達成。蕭景曜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