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景曜更加無語,好一會兒才道“是劉圭,他也想出海看看。”
這次建福安港口,根本沒有劉圭發揮的地方。劉家在南川縣還算得上是一方富商,到了福安港口這個大項目上,和各地的大商賈們一比,全副家當湊起來還不夠人家捐款的數額呢。這把高端局,劉圭根本參加不了。
他倒是可以借助蕭景曜的關系弄個碼頭,不過劉圭也怕給蕭景曜惹麻煩,省得御史彈劾他,又聽了蕭景曜那一通環游世界的話,劉圭更傾向出海去闖一闖。
正好梁千山也有意帶著水師給出海使臣護航,讓他照看一下劉圭,也就是順帶的事兒。
要是碰上兩國簽什么生意合約的事情,還能讓劉圭當個顧問。這家伙做買賣還是有些能耐的,雖然不能同那些老奸巨猾的大商賈們相比,也算是一只小奸巨猾的狐貍,一般商人想要糊弄他,根本糊弄不了。
梁千山一聽是要他帶上劉圭,當即一口應下,“早說啊,不過是多帶個人而已,沒問題”
說完,梁千山又催促蕭景曜,“事不宜遲,你趕緊給朝廷遞奏折才是”
萬事俱備,水師隨時都能出發,就等著出海了
蕭景曜白了梁千山一眼,回去后斟酌措辭,給正寧帝遞了一封建議派使臣出海同各國建交的消息。
正寧帝和胡閣老等人瞬間就想起來蕭景曜曾經提過的四大文明古國。除了大齊所在的華夏之外,其他三國都已經灰飛煙滅,連正統的史書都沒留下來。當然,這也和那些國家沒有修史的習慣有關。
當時正寧帝聽到那三大文明古國的最終結局時,頗為感慨。如今蕭景曜又提起和海外之國建交一事,正寧帝心下已經允了。誰知道這么多年過去,海外有沒有誕生什么新的文明國家呢
要是讓蕭景曜得知正寧帝這個想法,估計蕭景曜的表情會非常怪異。如果西方也處于大航海時代的話,額那些掠奪其他國家的領土作為自己殖民地的行為,以大齊的價值觀來看,實在稱不上一聲文明國家
海禁都開了,派使臣出海同海外之國建交也不是什么大事。
其他人一聽,揚我大齊國威的事,也不勞民傷財,可以可以。
這事兒就這么定了下來,沒什么反對的聲音。
只是正寧帝私下向福王感慨,“近一年沒見著蕭景曜,心里還挺記掛他。看來他那個港口建得不錯。錐處囊中,其末自現。這才是能臣啊”
扔到哪兒都能將事情干得風生水起。
福王則看著蕭景曜隨信送過來的西方華麗宮廷風造型的鏡子,有些新奇,又覺得有些浮夸,“海外國家的王室,會喜歡這種樣式的鏡子”
正寧帝倒是比福王接受度更高一些,或許人老啊之后更喜歡華麗熱鬧的風格,正寧帝現在的喜好和他年輕時清雅的偏好大為不同,見了這個樣式后還笑道“看著還行,讓匠人們做幾個給朕看看,用著好就留著,不好就讓蕭景曜賣給海外之國。也不知道今年閔州的商稅能收多少”
福王見正寧帝一句話就咳了好幾回,還時不時停下來喘口氣,擔憂地看了正寧帝一眼,這才順著正寧帝的話說下去,“他向來不做虧本買賣,那些商賈們跟著他,指定穩賺不賠。他那個商稅,兒臣也沒看明白,但兒臣知道,海上貿易收的稅比陸地上高很多。具體怎么算,等他年底回京述職,兒臣可得好好問一問他”
“是該如此。”正寧帝很是欣慰,“即便你再信任蕭景曜,也該將自己不懂的事情全都弄懂。對其他官員更是如此,免得被人糊弄住了。”
福王認真稱是。
正寧帝很是欣慰,又望了望窗外的日光,輕聲感嘆,“不知道港口會有多熱鬧。”
正寧帝出生后一直待在京城,從來沒有看過海。看到蕭景曜在私下給他的信中提到的閔州風光,以及大海的遼闊無垠,正寧帝也不由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