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正寧帝身體越來越不好,別說出行游玩,就算勞累一點都遭罪。不然的話,正寧帝真想去海邊看一看。
福王可是正寧帝的親兒子,又天性好熱鬧,愛玩愛鬧,看到蕭景曜說小湯包開心地在沙灘上打滾,福王也躍躍欲試,十分想向小湯包學習學習,聽起來就很快樂
只可惜福王也不能隨意離京,現在也是關鍵時刻,正寧帝也不會放福王離京。福王也只能在心里想一想。
至于蕭景曜說的出海,環游世界。福王光是看著文字描述就忍不住發出了想要去的聲音。奈何福王現在上有老下有小,還要扛著一半大齊的事務,實在不是任性的時候。
福王都忍不住把目光放在快到十歲的皇太孫身上,盤算著等這小子長到可以監國的年紀,到底還需要幾年。
可憐的皇太孫還在上書房苦哈哈地跟著夫子們念書,學習儒家之道不說,還要和數理化等新學死磕,成為大齊第一批文理雙修的全方位學生,那知識厚度與廣度,豈是一個慘字了得
反正福王這個當爹的過去看了一回,立即萬分慶幸地表示還好自己生得早,不用學這些。
做作業做得苦大仇深的皇太孫聽了福王這句話,差點上演一出父子反目的大戲。
宮里很是熱鬧。
既然要出海和海外之國建交,使臣肯定得好好選。兩國建交,使臣
身份太低肯定不行,沒有做主的權力。身份太高的其實福王最適合當這個使臣,儲君的身份,可以讓他簽下各種文書,更何況正寧帝還那么寵他,只要沒犯太大錯誤,正寧帝連罵都不會舍得罵福王一句。
只是正寧帝身體不好,他雖然嘴上不說,行動上已經放了大半權,開始進行新舊帝王權力交替。要是福王一出海,正寧帝突然龍馭殯天,大齊官員上哪兒去找福王繼承皇位
給大齊添亂也不是這個添法。
于是,最后定下來出使海外的使臣,竟然是康王和榮王。
榮王有戰功在身,關鍵時刻可以指揮作戰。康王平日里沉默寡言,但關鍵時刻也很是靠譜,正好和較為沖動的榮王互補。兩位王爺,基本上能做大多數的主。正寧帝見福王完全不疑心兩位兄弟,又是欣慰又是嘆氣,私底下又把康王和榮王叫過來教導一番,無非就是兄友弟恭的那些話。但康王和榮王確實聽進心里了。
前頭三位兄長沒命的沒命,圈禁的圈禁。這種情況下,他們就算再沒心眼也該逼著自己長幾個心眼了。也正是因為前頭奪嫡之爭太過慘烈,便格外凸顯出福王的仁厚來。
康王和榮王本來就同福王關系不錯,他們也沒有什么想當太子的念頭。比如榮王,一心想當大將軍,最后還是福王幫他滿足了自小的心愿。這種幫助自己圓夢的神仙兄長,榮王怎么可能不站在他那一邊
知道這次又是福王一力舉薦讓他們出海,兩人心中委實感動,又被正寧帝拿父子手足之情一感慨,父子三人都哭成了淚人,完美解決兄弟三人之人可能出現的芥蒂。
蕭景曜收到京城回復的折子時,康王和榮王已經啟程,走了小半路程了。
既然要出海,又是蕭景曜一力主張,據說段氏造船廠還造出來了新船。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新奇事兒,別說朝廷本來就打算讓使臣團從閔州的福安港口出發。就算朝廷沒做這個打算,康王和榮王都要自己提議從閔州出發。
這個地方熱鬧得很,新事物層出不窮,必須得去看看。
蕭景曜知道這次的使臣團由康王和榮王帶領,一時間也只能感慨福王心胸寬廣。這家伙是真的不介意讓兄弟們立功,哪怕兄弟們有人的光芒蓋過他了他都不在意。
這份心態,合該他來當太子。
梁千山果不其然被任命為給使臣團護航的水師將領,兩位王爺的安危,也夠梁千山頭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