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帝眼神一亮,隱戶和田地兩大難,倒是讓蕭景曜一舉給解決了。誠然,這次清隱戶也不能將隱戶和隱田全部清出來,但絕對能清出一個十分不錯的數目。
蕭景曜也不覺得自己現在提出攤丁入畝有什么不妥。康乾盛世的人口大爆發,許多人都將此全部歸功于紅薯土豆和玉米的大規模種植,基本解決了百姓餓肚子的問題。又因為永不加賦,百姓能放心大膽地生孩子而不用擔心生得太多交不起人丁稅。這個人口大爆發,應當還有原先的隱戶被清出來的功勞。
看看現在的大齊,紅薯玉米和土豆已經成為老百姓們每年必種的口糧。商稅也十分穩定,國庫甚至達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驚人數字。現在提出攤丁入畝,永不加賦,完全不用怕步子太大扯著蛋,就算出現了問題,朝廷也有底氣將難處給扛過去。
永嘉帝思忖再三,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這樣有關稅收的大事,必然要經政事堂。胡閣老一聽永嘉帝這話,就拿眼覷蕭景曜。這個提議一看就是蕭景曜的風格,從實物稅折算成銀子再到攤丁入畝永不加賦,蕭景曜簡直是和稅法杠上了。
不過廢除人丁稅,永不加賦,怎么看都是仁政,道德高地已經被人占據,其他人再想反對,總覺得底氣不是特別壯。
胡閣老也不想反對。他和原先的李首輔不一樣,李首輔處變不驚,春風化雨,不管什么難題,都不聲不響地給處理好。胡閣老沒有李首輔那份養氣功夫,一開始的內閣閣老中,胡閣老就是其中性情最火爆的,動不動就跳腳,梗著脖子同正寧帝討價還價更是常有的事。現如今胡閣老當了首輔,性子也沒怎么變。更兼是永嘉帝曾經的老上峰,永嘉帝也對他頗為縱容,胡閣老的脾氣愈發火爆。
別看胡閣老先前一直為了各項銀子同正寧帝頂牛,但那是國庫就那么點銀子,得精打細算地花。就算是國庫吃緊的時候,胡閣老都沒摳過賑災銀子,甚至主動提議多撥些賑災銀糧。現在國庫寬裕了,胡閣老只會對百姓們更大方。
現在內閣六個閣老,包括蕭景曜在內,就有四個出身自普通百姓之家,祖上并無達官顯貴,沒個顯赫的祖宗。他們是全族中最有出息的子弟,族譜得從他們開始單開一頁。換言之,首輔中有一多半是吃過苦頭的,真正體會過百姓的不易,知曉民生多艱。當然也知道各種賦稅對百姓而言是何等重擔。雖然他們也知道這里頭的坑,但反正這個坑又不是他們來填,還能得個好名聲,讓百姓真正得了實惠,何樂而不為呢
這事兒出奇順利地在政事堂被通過。
拿去朝堂上一提,反響也差不多。一些
心里有鬼的也只能哀嘆自己又要損失些田地和佃戶,不敢在這個時候和永嘉帝唱反調。
蕭景曜倒是有閑心觀察了一下朝堂百官相,眉頭微揚。看來他離開大齊去海外的這幾年,永嘉帝這個皇帝干得十分不錯,在朝臣們心中的威信蹭蹭蹭往上漲。最頭鐵的御史們想同永嘉帝唱反調時,都得猶豫幾分。
自此,攤丁入畝,永不加賦之仁政,一錘定音。大齊日報火速跟上最新消息,朝堂內外都是一片歌功頌德之聲。其中,百姓們的感激尤為真實。人丁稅,家家戶戶都要出。現在一廢除,家里每年都能少一筆必要的開銷,誰不高興
在朝廷開了海禁后,日子越過越好的百姓們一點都吝嗇香油錢,紛紛去廟里為永嘉帝上香,祝愿他真的能萬歲萬歲萬萬歲。
永嘉帝知曉這事兒后,還背地里和蕭景曜說笑,“我要是真的成萬歲了,那就是大鱉成精了”
蕭景曜“”
雖然皇帝不信長生之說是好事,但永嘉帝拿鱉來調侃他自己,是不是也有哪里不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