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有文化有理想的繼承人,少酋長還是很有眼光的,特地提出,他們心慕大齊文化,希望大齊能派出學者前去他們部落,教他們禮儀和歷史。
這下子,朝堂和使臣團都炸鍋了。
朝堂上的儒生紛紛激動,教化蠻夷那必須得是他們儒家弟子哪怕路途再遠,蠻夷心慕中土文化,那他們作為有教無類的圣人門徒,就該好好教化蠻夷,這才是“仁”。
一些儒生對朝廷近些年幾次三番的大動兵戈心里還是有點意見的,認為大齊這是“不教而誅”。周圍小國尚未開化,不懂禮儀,何至于滅國
當然,這些言論早就不知道被拍了多少回磚,反正朝廷打仗是一場都沒落下。他們嗶嗶他們的,朝廷打朝廷的。打下來的疆土都能轉化為新的收益。打仗固然勞民傷財,帶來的收益也是巨大的。如果只看賬面上的數字,這幾場仗打下來,朝廷能算是賺翻了。
當初朝廷眾多文官武將躊躇滿志想要開疆擴土時,聽著儒生們這般嘰嘰歪歪都嫌他們煩。現在看他們穿著儒生衫,正衣整冠,將自己收拾得一絲不茍,滿臉堅毅地要求出海去教化蠻夷,大伙兒又有些佩服他們。
不是什么人都能放棄更優渥的生活條件,去往艱苦的地方教化百姓的。
哪怕是被人嘲諷看不起的窮酸腐儒,這一次也彰顯出了他們作為儒生的氣度。
讓蕭景曜都感到意外的是,這一回,有意出海教化蠻夷的人竟然不少。
蕭景曜腦海里當即就浮現出了四個大字孔子學院
現在當然不能叫這個名兒。以孔子在儒生們心目中的地位,要是大齊真的將在海外開展教育傳遞文化的學院取名為孔子學院,那怕是隱居的大儒都要跑出來,拖著他們自己那把老骨頭都要爭取到這個出海當院長的機會蕭景曜只是想增強一下華夏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并不想把大齊的大儒全都送出去。
更何況,說句不吉利的,大儒們大多年事已高,一個不好,就很容易客死他鄉。這對于他們的家人來說,未免太過殘酷。
至于使臣團為何炸鍋,那當然是因為新來的少酋長太過耿直,上來就提出希望大齊派遣老師去往他們的國家,讓他們這些早早就和大齊有往來的國家怎么辦
可恨他們竟然沒想到這一茬,竟然讓別人搶了先說來這也算是他們的思維誤區,在他們的國家,很多傳教士到處跑,也有不好跑來大齊傳教的。但大齊沒有傳教士,他們親自踏上這片神秘的土地,了解這個神秘的國度的人民過的到底是怎樣的生活后,更不覺得有人會樂意去往他們的國度。大齊人又不
信上帝,他們的神靈太多,也沒有人熱衷于傳教,更推崇“緣分”。
這真是一個浪漫又讓他們不解的行為。
誰想到大齊會有那么多知識淵博的人愿意去他們的國家傳授知識呢上帝啊,他們甚至不是信奉任何神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