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工作結束之后,他們還要學習耕作之法,甚至聽人講最近一段時間朝堂上的大事要情。
有人妄圖逼宮一事,他們便是在那個時候知道的。
中年男子忍不住深嗅了一口空氣中的甜香,接著才對他說“那些罪臣的家產均已充公,我們今日吃的肉,便是從他們田莊中來的”
年輕人當即明白過來。
隊伍不斷向前,說著兩人已走到了大鍋旁。
“阿嬸,給我們盛滿一點。”
站在大鍋邊的女人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說“放心吧,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我可不敢少了你們的”
聞言,周圍人都笑了起來。
重整河道,怡河兩岸注定有百姓要丟土地。
新的荒地還未墾出,這段時間官府便雇他們來為河工做飯食。
不但河工們在這
里吃,每過幾日前來巡查的官員也會在這里與他們同吃。
擔心丟了這樣一份好工作,可沒人敢在這個時候懈怠。
木勺在鍋內攪了一下,連肉帶湯正好舀滿一碗。
將湯碗交出去的同時,那做飯的阿嬸又捏起一撮蔥花給他們撒了上去,頃刻間便將人的饞蟲給勾了出來。
擔心某日有官員來河堤邊吃飯,自己做的不合他口味。
負責做飯的阿嬸每日都在研究如何提升口味。
一口羊湯下肚不但驅走了冬日的寒意,更叫人唇齒留香。
就連不遠處另一口鍋里的黃米飯,都不再那么誘人了。
“好喝”
“比宮里的飯菜還好吃”
化遠寨另一頭,一座村屋內。
病還未痊愈的江玉珣吃得還算斯文,但和他一起來的玄印監則一個個似餓鬼投胎般,兩三口便解決了一大碗羊湯。
要不是江玉珣吩咐過不能與百姓搶吃的,他們或許還會再去排隊要上一碗。
此時與江玉珣一道在村屋內吃飯的,除了玄印監外還有整個工程的總負責人尹松泉。
同樣三兩口就喝完湯的他一邊撫須一邊說“聆天臺的工匠果然厲害,有他們在施工速度快了不止一絲半點若是一切順利的話,說不定能提前半年完工。”
小半年沒見,風吹日曬之下尹松泉臉上的溝壑多了不少,但是目光卻分外明。
喝完最后一口羊湯,江玉珣也放下了手中的粗瓷碗。
雖然早料想到聆天臺的工匠一定不錯,但他還是忍不住好奇道“他們主要厲害在何處”
與江玉珣想象中不同,尹松泉并沒有提那些工匠所懂得的技術。
而是喝了一口熱茶,一邊搓手取暖一邊說“他們很懂得安排人員與適時推進進度,既能保證工程不斷,還能給河工們騰出休息的時間。”
江玉珣輕輕點頭。
尹松泉又給自己添了些熱茶,并無比感慨地對江玉珣說“這樣一來,不止每天工時變少,甚至前陣子下雪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一道休息了。”
這在從前可是聞所未聞之事
江玉珣緩緩點頭“這都是他們一點點累積出的經驗。”
用現代的話來說,聆天臺的工匠非常能夠合理安排,并保證人員最大工效。
“正是如此”
尹松泉補充道“不止于此,何時清土何時進入下一道工序,他們同樣有條不紊。”
說到這里,他的語氣里滿是敬佩。
尹松泉雖然窮苦,但好歹是個讀書人。
聆天臺的工匠是奴隸身份,原本并不受他重視。
但合作半年過后,他卻以打心眼里佩服起了這群奴隸出身之人。
江玉珣雖然不太懂工程,但從現場看到的進度以及尹松泉的反應中,也能感受到那群工匠的厲害之處。
管理工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保證工程質量與安全的情況下提高效率更是難上加難。
江玉珣一邊聽尹松泉說話,一邊默默地在心中想到這群工匠的經驗定要保留,等到怡河之事結束后,一定要再請他們將這些實打實的技術總結下來。
數九寒天冷風嗖。
臨近元日,昭都也到了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