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所處的時代本就流行高臺建筑。
因此大部分建在低地的建筑都選擇了原址重建,并按照時下流行的風格做抬高處理。
同時工匠還于皇宮中大量開挖人工引水渠,與地下排水設施。
并且這些設施將受澇較輕的宮殿附近的積水,引到了位于羽陽宮西南角的人工湖中。
在保證居住環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削減施工量。
甚至于還為皇宮之中增添了新的風景。
從前的羽陽宮窮極奢侈,堪稱藝術杰作。
而如今新修的羽陽宮,又多了許多從科學與實際出發的考量。
擅長工藝與技術的工匠,即將隔著百年時光共同完整這座承載著無數歷史的宮殿。
這座建在昭都城北,并沉寂了三年多時光的宮殿,也再一次熱鬧了起來。
江玉珣和應長川在羽陽宮里住了一日,接著便乘馬車離開此處,向燕銜湖而去。
榆木制成的馬車車廂寬敞而氣派,四角還掛著鈴鐺隨馬匹腳步一道輕搖,生出悅耳的聲響。
此時它正駛過昭都的長街,緩緩駛出城門向著郊野而去。
這駕馬車不但車體寬敞,甚至于就連車壁上都沒有明顯的連接之處,明顯是用一整塊上等的榆木板制成的。
市面上這樣一架車價值可達千金,但這在如今的昭都并不算罕見。
不但達官貴人們家里不缺這樣的“豪車”,許多富商也已將它購入府內。
遠遠見到車來,正在城外官道旁玩耍的孩童只回頭看了它一眼便躲到街角,完全不覺得自己見到了什么稀奇玩意。
自克寒來的馬匹除了充當戰馬之用外,還有部分流入民間。
不過短短的幾年時間,從前只能駕得起牛車的百姓已經習慣了良駒滿街的場景。
今日沒有什么要事要做,馬車行駛的速度也不快。
晃著晃著,江玉珣便靠在車壁上睡了過去。
此刻,馬車外。
“吁”趕車的玄印監突然拽緊韁繩,讓它停在街邊。
聽到外面傳來的響動后,車內的江玉珣揉了揉眼睛,末了有些疑惑地將馬車簾撩開一道細縫,并輕聲問“齊大人,外面怎么了”
“江大人請放心,前方有運棉車路過,需要稍微避讓一下。”
此番天子與江玉珣乃微服而行,一路力求低調。
不但馬車行速緩慢,若遇到有車疾行、負重,他們也會第一時間進行避讓。
在他開口回答的同時,江玉珣就見一匹高大的挽馬拉著板車緩緩駛過官道。
“挽馬”即專門用來運送貨
物的馬種,它身材高大、行動緩慢,耐力與力量皆是一流。
如今棉花已在昭都平原甚至于整個大周推廣開來。
但是久居于仙游宮的江玉珣暫還沒見過運棉的場景。
他把車簾拉得愈大,好奇地向挽馬的背后看去。
寬大的板車上堆著一座用麻布捆扎成的“棉花山”,它目測有將近兩丈高,上面還蓋著一張防水的油布。
高大的挽馬走走停停,棉花山也跟著一道輕輕顫動。
好似一朵白云墜在地上。
坐在江玉珣身邊的應長川隨他一道把視線落在了那架板車上。
江玉珣轉身看了天子一眼,接著輕聲對身邊的人說道“昭都城郊還有一段河道沒有通航,因此仍有部分棉花需要經過陸路運至工坊內。”
有了火藥作為助力,怡河的修鑿速度比預想的要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