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時間最早,但是怡河上已經有了不少小舟。
和江玉珣所在的小舟不一樣,其他船只上要不是擠滿了人,要不然就是堆了滿艙的蔬菜。
怡河上游多農田,冬日除了小麥以外還種了不少的蔬菜。
此時有許多百姓正乘著原本用來采藕的小舟順流而下,想要趁著天黑之前趕到昭都,將船上的菜都賣出去。
還有的人則想要趁著還沒過年,去昭都城內采買些東西。
怡河剛剛通航不久,這一切對百姓而言依舊非常新奇。
雖說此時還是深冬,但他們不但沒有一點進艙取暖的意思,甚至還是聚在船板上新奇地朝四周張望。
和坐在船上慢慢悠悠等它前進的江玉珣與應長川不同。
還有趕時間的百姓在順流而下的同時不斷擺動船槳提高速度。
應長川微微蹙眉,他抬頭看了一眼天上的暖陽后終于放手,任江玉珣把狐裘放入艙內。
沒了狐裘后衣著總算不像剛才那樣夸張顯眼,但是兩人的打扮到底是和周圍船上的百姓不同。
充了棉花的錦衣在陽光下泛著微光,頭頂的玉冠也一眼就能看出不是俗物。
不遠處的小舟上,有百姓好奇地劃著船靠近。
見他們偷偷觀察自己,江玉珣非但不惱反而借此機會與他們聊起了天來。
“阿嬸,你們船上裝的是什么”
見江玉珣與自己搭話,對面船上的婦人不由吃了一驚,她愣了一下才有些緊張地開口回答道“回公子的話,民婦船上裝著的是菠菜。正打算今日運到昭都去擺攤售賣。”
這些年來江玉珣常住仙游宮中,回昭都的時間并不多。
但是在他的印象中,往年這個時候昭都附近似乎沒有這么多百姓前去擺攤賣菜。
江玉珣緩緩坐在了船邊“往年不去嗎”
他的語氣格外輕松,并無一點昭都貴公子身上的凌人盛氣。
“往年啊”見江玉珣語氣不錯,那婦人也不再局促不安,她干脆
也坐在船邊隔著幾丈遠的距離和江玉珣聊了起來,“這船行不但比牛車快很多,最重要的是壓根不必用牲畜拖拽。不是我們往年不想去昭都,實在是駕著牛車去一趟,來回著路的花費都能趕上賺的了,實在是劃不來呀”
水運向來都是最便宜的運輸方式。
之前百姓不是沒有想過劃船去昭都,但是沒有截彎取直之前的怡河河道漫長、曲折,不但不好行船且去一趟昭都路上花費的時間也實在太長。
聽到這里江玉珣忍不住輕輕地點了點頭。
當初選擇截彎取直時,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其實是方便泄洪和運送士兵。
陰差陽錯的是,這條河道竟從貫通的第一天起,便給了百姓意想不到的方便。
劃船的少年似乎是婦人兒子。
見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了起來,他也湊近過來并好奇地問公子可要買些蔬菜帶回家中▉▉”
“你這孩子”婦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轉身說,“公子一看就是來坐船游覽河道風光的,在這里買什么菜啊”
不料江玉珣卻眼前一亮道“沒事,我正好給家中買上一點,聽說過清晨的蔬菜正是鮮甜的時候。”
見江玉珣這么說了,婦人也回到船艙里去給他打包“當然了這是我今日天還沒亮的時候從地里摘的,上面還帶著土呢。”
少年則在此時緩緩劃船向江玉珣靠近過來。
婦人的動作格外利落,三兩下便打包好蔬菜并抬手遞給了江玉珣。
冬季的怡河水流并不湍急,但安全起見兩條船之間還是保持了一尺左右的距離。
見婦人給自己遞菜,方才坐在船邊的江玉珣立刻起身。
就在他扶著艙壁抬起手的那一刻,背后忽然傳來一陣溫熱。
江玉珣下意識回頭看到方才坐在另一邊的應長川不知何時站在了自己的背后。
應長川的個子比江玉珣高不少,臂展也更長。
他抬臂便輕松將那包菜到了手中。
同在此刻,兩人身體也緊緊貼在了一起。
遠遠看去江玉珣就像是被應長川緊緊地抱在懷中似的。
著實是有些曖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