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樣的選手來說,前期這些15米、16米的高度確實沒有什么試跳的必要,除非選手自己覺得有必要試跳保持自己的競技狀態,否則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是合理的。
別看劉文健叫得歡,他也就是關心則亂,真讓他回頭復盤,他也會認同江源這會兒的選擇的,只是肯定會得要跟江源叨叨上幾句比賽要穩之類的話。
這些教練看著現場休息區里姿態從容的江源,紛紛搖了搖頭“天賦好、心態穩,這個江源,未來只怕不可限量嘍。”
從175米開始,一直到18米,江源又申請了兩輪免跳,此時的賽場上,幾乎已經沒有選手繼續保持一次試跳過桿的成績了,就連g省省隊的張兆赫在18米的高度上也失誤了一次。
到了185米的高度,在場的選手已經只剩下15人了,能夠撐到現在的都是國內各個省隊少年組中的精銳選手,其中以張兆赫的實力為首,余下的選手硬實力也都在185米的高度上下。
也是當橫桿裁判將橫桿升到了這個高度之后,一直穩坐不動如山的江源才又一次起身熱身,等前14名選手全部完成了第一輪試跳之后,已經脫掉外套長褲的江源也終于再一次地站到了助跑線前。
“這個江源終于又上來了。”
休息區中,這些已經完成第一跳試跳,或成功或失敗的選手,此時他們都將目光又一次地匯聚到了江源的身上。
觀眾席上的夏令營學員們這會兒也因為江源的又一次上場有了些微的騷動,但賽場上站在助跑線前的江源對于這些關注卻并沒有絲毫在意,他的雙眼看著側前方已經來到185米高度的橫桿,似乎是在衡量自己應該從怎樣的角度起跳。
起跳點前的計時器一秒又一秒的滴答滴答響著,這對其他選手來
說仿佛催命一樣的計時器在江源這里卻似乎沒有半點效用,就在時限員緊張地盯著計時器,馬上又要舉起他手里代表倒計時15秒的黃色旗子時,在原地蹦跶了兩下的江源終于在他舉起手中黃旗的那一瞬間啟動了助跑
他的身形在助跑跑道上劃出了一道漂亮的弧形,他的每一個助跑的步伐似乎都在為他積蓄更加豐沛的起跳力量,當他再一次來到橫桿前的起跳點,作為起跳腿的左腿猛地踏地起跳,將蹬地的力量轉換為令身體上升騰空的力量,他的右腿快速擺動騰空,身體在半空之中騰空扭轉
跳躍、騰空、扭轉然后再一次地,成功過桿
如果說先前的第一跳17米的高度的一次過桿眾人還只是感覺江源太過輕松的話,那么到了185米的一次過桿給眾人帶來的則是另外一種純粹實力層面的壓力了。
“太輕松了”
同樣的一個評價,但是不論是評價的人又或是評價的語氣已經與之前完全不同。
在場的張兆赫雖然在185米的高度上同樣也是一次性過桿,但是如果要問他敢不敢像是江源一樣連續免跳只在17米和185米的高度上直接試跳,張兆赫自問也是不敢的。
他需要在之前不同高度的試跳中不斷調節自己的蹬地力量,讓自己逐步適應不同的橫桿高度。
像是江源這樣中間高度斷層的試跳他當然也能行,但是他自問做不到像江源這樣的輕松寫意。
原本在比賽之前,張兆赫還覺得江源的實力應該不如自己,可是透過這兩次試跳的表現,張兆赫又開始對自己的判斷感到懷疑了起來。
這個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