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教練手下的選手是比較容易出成績的,但是也更加容易出傷病,選手的職業生涯也會非常短暫。
一開始冬訓的時候,因為裴定山的心狠手辣,他們一度以為蘇嶼的成績是以透支健康和未來的職業生涯壽命為代價換取的,以至于還有些擔心自己的情況。
結果第一天在看到蘇嶼那個臉色煞白的模樣之后,很快他們也看到了蘇嶼是如何在他們還完全沒有力氣坐起來的情況下,緩過了一口氣,爬起來去完成了擦汗換衣服的一系列操作的。
當時,不夸張的說,李銘洲整個人腦子里都是懵的。
這是什么情況
他是誰他在哪兒他在干什么
后來,等這樣的情況多出現幾次之后,李銘洲他們就已經知道了,蘇嶼那個小變態,他每一次訓練之后看起來慘是真的慘,但是那種慘大概率也就是一種障眼法。
不管他再怎樣慘,恢復最快的永遠是他,第二天訓練狀態最好的也永遠是他。
要不說人家是天才呢,這身體條件就是要更加變態一點兒。
就總之吧,李銘洲他們一開始還會擔心一下呢,到后來他們就都悟了就他們自己的這個條件,有什么資格擔心蘇嶼啊還是先擔心擔心自己能不能熬的下去吧。
但后來,隨著訓練的時間進一步加深,李銘洲他們倒也發現了,這個名叫裴定山的教練,他看起來好像心狠手辣冷血無情,但是實際上他的訓練量是嚴格按照每個人的身體承受能力條件來制定的。
裴定山給他們的訓練量,雖然他們訓練起來會慘到沒邊兒,但實際上并不會對他們的身體根本產生影響。
反正練了這么久,李銘洲他們并沒有真正的傷到過,反而是越來越適應這種訓練了不過適應了也沒什么好處,因為裴定山也會發現他們已經逐漸適應了,所以訓練量也會進一步加強。
而且裴定山還聯合體能教練以及營養師團隊一起給他們加壓,在體能訓練團隊合作營養師團隊的配合下,他們的訓練已經達成了一個非常完美的閉環。
簡單描述起來就是每天累癱成一團。
只不過,訓練這種事情,累有累的好處,不管是李銘洲還是張明亮,在經過包括體能、力量爆發力和速度耐力、節奏等多方位的訓練調整之后,他們能夠感受到,自己如今的成績都已經比過去有了不小的提升。
不敢說百分百打開46秒大關吧,但是現在在訓練中打開46秒大關已經不算是難事了。
重點是,像是成績始終不穩定的張明亮,他在訓練中的成績表現也已經逐漸趨于穩定。
李銘洲也想不通裴定山是通過什么方式將張明亮的那種成績不穩定的表現給改善過來的,反正等到了新賽季,張明亮到時候的表現大概得給國內的那些400米愛好者嚇一大跳。
而另外一邊,蘇嶼這會兒正在詢問蔣若輝的狀態。
與李銘洲他們這些成年選手相比較,蔣若輝和另外那位名字叫莊宇的選手,他們的基礎要更薄弱一些,在面對這些訓練的時候適應性也就更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