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月,李景宴在朝堂上提拔禮部尚書楊仲為任中書令,加封衛國公,位列二公之上。
楊仲為人耿勇,新官上任二把火,更是將整個朝堂翻了個底朝天。
通過郭嘉徇私舞弊案,又牽連出其一眾黨羽,在皇帝的支持下,利用權柄,將他們通通革除。而尸體還未涼透的顧臨,更是被他羅列了七十二條罪狀,打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遭削官改葬,抄沒家產,子孫流放。
這一個月,整個大夏朝堂不可謂不是腥風血雨,人人自危,戰戰兢兢。
但與此同時,新君李景宴的目的,也在這風云萬變中,看似圓滿地達成了。
至此,顧臨一黨,便算是在朝堂上一舉肅清了。
落子無悔,李景宴這步棋雖走得又快又狠,但埋下的禍根也是顯而易見的。
那就是蠢蠢欲動、尾大不掉的邊將問題。
這一日下晌,楊仲陪著李景晏在御花園散步。
時值初夏,湖風澹澹,蓮花池中碧葉連天,含苞欲放,一片波光瀲滟的好風光。
入目皆是美景,李景宴卻心情卻并不好,他一席赭黃色龍袍,襟前大團錦繡龍紋閃熠,戴金冠,佩組綬,長身如玉,楚楚謖謖,憑著白石欄桿,遠眺澄空碧水時,眉宇深鎖,帶著忡忡憂慮。
“楊相,顧臨當夜同朕說的話,朕眼下還歷歷在耳,終日不得好眠。”
dquo”
李景宴道“楊愛卿,朕貴為天子,整日被那顧臨騎在頭上辱沒,叫朕如何咽的下這口氣”
楊仲直言不諱,“欲成大事,怎能連一時之氣都咽不下”
李景宴不得已軟下來問他“可眼下事情已成定局,楊愛卿說說,朕該怎么辦才好”
李景宴的耐心垂詢,讓楊仲不再猶疑,將心中的計劃全盤托出,說道“陛下不如效仿漢高祖,設下鴻門宴,邀安崎、柳川等邊將進京,入宮聽封領賞。”
李景宴搖頭,“顧臨已倒,他們在朝中失了靠山,眼下必然心有防備,如何肯來”
楊仲道“陛下大可將此事宣諸天下,若是不來,定被世人扣上不忠,那陛下便可順理成章,安排能臣前去幽州兼任節度使,以便牽制。”
“楊愛卿說得有理。”
李景宴面上贊同,心下卻也在暗自盤算,楊仲從前就與安崎這些邊將有嫌隙,說是勢如水火也差不離,他如今為了己私,想要剪除異己,也是大有可能的。
且安崎其人,雖有通敵叛國之嫌,但確實也有赫赫軍功,無疑是把利劍,若是收為己用,用好了,當是無堅不摧的國之重器。
他道:“楊愛卿以為,若是朕將其宣入長安,兼任一部尚書,讓其為朝堂效力,可行否”
楊仲被李景宴的念頭嚇了一跳,當即反駁“安崎謀反之心昭昭,陛下可莫要一時心慈,養虎為患啊”
見李景宴目若沉思,似舉棋不定,楊仲又道:“陛下別看安崎身負軍功,若他通敵叛國,這軍功如何得來還未可知,且他不通文墨,怎能當一部尚書。若發下制書,恐四夷皆輕視我朝廷。1”
李景宴終于被他說服,深知方才的決斷差點亂了朝綱,便將此念作罷,決定循著楊仲所提計策去布置。
初夏,太極宮的蓮花池荷風陣陣,蓮葉田田,枝葉漫天。
水面上,浮波漾開層層漣漪,而水下,暗流正在涌動。
七日后,女王和佛子抵達了北戎,呼延海莫照舊在王殿之中,設下隆重的筵席來接待他們。
宴飲之后,呼延海莫與女王和佛子在后殿議事。
侍女們端來了醇香的牛乳茶,還有精致的果干、茶點,錯落疊在水晶盤中,觀著賞心悅目。
見佛子和女王遲遲不動口,呼延海莫故意說道“可是北戎的糕點,不合女王佛子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