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們二人還是時常寫信聯絡,其中一封信上就是寫著,自己那兒住著一個醫術不錯,但性子古怪的醫師。
他幾番打聽之下,才知道這人竟然就是曾經名滿天下的曾大夫的徒孫,二三十年前在南地同樣頗有聲望的竇醫師的徒弟。
哎呀,怪不得這兒的一些權貴們偶爾會讓人上門拜訪他,原來這位竟有如此傳承。
當時文南兄和他感嘆了幾句,他也記下了,如今才想起,之前那人所說的方玉成,不就是那位方大夫嗎
對了,那方大夫不就是從西南那兒來這里尋親的嗎可不就正好對上了。
想起這些事情的知縣,忍不住在心里想著,自己是不是該給人送點東西,打好一下關系。
雖然尋常醫者的地位不算高,但是這也是分情況的,像是方大夫這樣師門名聲又大,自己能力不錯的良醫,可是極為難得的。
因此,富商權貴們也往往選擇與這樣的人交好,日后自己要是真的害了什么病,那也好上門找人不是
這樣的大夫關鍵時刻可是真的能救命的。
更何況,這位的同門如今可是在宮里任職,給陛下看病呢
既是同門,想必能力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這樣想著,知縣越覺得自己運道不錯,要是能搭上對方,那自己的待遇簡直要跟京里那些大官一樣了,能請到這樣級別的醫師。
他在心里美滋滋地想著,正好,這方大夫要尋的親人正在自己治下,可不就是緣分嘛,要是方大夫也愿意就這么留下的話,那就更好了。
這么想著,他便喚了人進來,正準備讓人開庫房,給方玉成送點禮物,不過下一刻他又頓住了。
送禮自然是要投其所好,這方大夫素日里估計也不缺貴人們送來的東西,自己送去的東西想必也不夠顯眼。
那不如將重心放在他那尋回來的親人身上。
因此他話頭一轉,輕咳一聲,“本官作為父母官,見今日那些孩子終于得以與親人相聚,心下甚是寬慰,他們這些孩兒這一遭實在是受了大驚嚇,是該安撫一二。”
這么說著,他便讓人向每家都送了幾斤糧食和一匹布料。
并且還給方玉成這位義士送了二十兩銀子并兩匹緞子。
這些禮物并不重,可以說是很樸素了,但這也是他想讓人知道的。
這樣一來,在對方眼中,自己就是個關心民眾的好官,體恤百姓,安撫義民,而不是一個知道他身份想來攀交情的普通官員。
之后自己就可以找個機會見他一面,然后說自己是才知道對方的身份,驚訝于對方竟就是先前的義士。
如此一來,這位方大夫對于自己的好感想必不會太低。
而且,反正這些東西對他而言,也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兒,拿了出去不僅能得到對方的好感,對于自己的官聲也是一大幫助啊。
知縣開始陶醉于自己的聰敏,接到他命令的下人則早已熟悉了老爺的脾性,道了聲告退之后,便悄悄離開了。
而另一邊,方玉成已經帶著那孩子回到了岑家,其它幾個孩子也全都被接走了。
只有方昭,由于他母親還未得到消息回來,家中如今無人,方玉成便索性將他帶到了岑家。
如今幾人正坐在內廳,聽著方玉成講著自己這幾天來的經歷,而方昭則是打量著周圍的環境,心下有些好奇。
岑家雖然不算什么大戶,但畢竟家中是開藥鋪醫館的,城中大部分人都認得這位岑老爺,方昭從前也是知道他的。
只是他卻沒想到,原來自己的舅公,竟然和岑家有關系,真讓人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