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和繡娘的日子依舊風平浪靜,什么都沒有發生,就連一直提防著的柳大姐家也沒有來鬧。
張水生來了兩趟送了些東西給她們,再就是來了幾波張家村的嬸子和小媳婦們,是來找繡娘討教針線活的。
并無公職人員再來登門,包括東方瑞。
倒是家中后養的那批小母雞逐漸有了長成的模樣,四只小狗由剛抱來的巴掌大,長到站起來以后能按到吳蔚的膝蓋,每日撒歡般地在山上玩耍,練出了一身的小腱子肉。
種在后山的蔬菜抽出了嫩苗,一切都是那么的欣欣向榮。
吳蔚丟下手中的小鏟子,從深及腰部的方形土坑里爬上來,抬起袖子擦了擦臉上的汗,滿意地看著自己的這幾日的工程。
吳蔚這幾日每到心煩氣躁之時,就拿著鋤頭和鏟子到后山的小溪邊挖魚池,是一個半人高三尺見方的池子,池底鋪了一層石頭,四面池壁則釘入了一些劈開的竹筒,竹筒中間放了碎石壓重。
在魚塘臨溪的同一側前后挖了兩道渠,水渠里安了兩根內部鑿通的竹筒,端口纏了粗網防止魚兒游脫,兩根水管前高后低,兩頭分別連著小溪,如此待引水進池便能形成活水。
吳蔚咧嘴一笑,丟下鋤頭赤著腳往家中跑去,一邊跑一邊喚著“繡娘”。
此時正是繡娘練字的時辰,忽一聽到吳蔚一聲高過一聲的叫著自己,繡娘的手腕一抖,紙上那個不甚美觀的“蔚”字立刻便氤得不成樣子,繡娘放下筆,趿著鞋子沖出東屋,見吳蔚安然無恙才放下心來,迎上去。
“繡娘走啊”
繡娘打量著吳蔚,白皙的臉龐沾了土又活了汗水,儼然一只小花貓,腳上也都是泥,腳背上還沾了一片不知哪年的枯葉,不過神色倒是飛揚,帶著幾許期待和雀躍。
繡娘抽出帕子給吳蔚揩臉,嗔道“怎么也不穿上鞋子再回來枯葉桿子可硬了,扎了腳可怎么好”
吳蔚并不在意,說道“做雙鞋子不容易,枯樹枝,爛樹葉傷不到人的,踩在上面還挺舒服,走啊”
“去哪兒啊”
吳蔚“嘿嘿”一笑,說道“今日大吉,魚塘開業,請柳女士蒞臨剪彩”
吳蔚修魚塘的事兒繡娘早知道,為此還刮壞過兩回衣裳,不過見著吳蔚每次刨土回來心情都好了不少,繡娘便由著她折騰了。
“哦,對了繡娘你去把我準備好的那個紅綢子給我取來”
一提起“紅綢”繡娘不禁莞爾“好,你等等。”
吳蔚所說的紅綢,不過是繡娘做肚兜剩的幾塊邊角
料,被吳蔚親自動手裁剪成指頭寬,長短不一的布條,然后將這些碎布縫在一起做成了一條帶子,繡娘見到吳蔚的針腳,還笑了她好幾日。
繡娘上了炕,在從柜子的一個竹籃里取出吳蔚做的“帶子”
拿在手里,忍不住又看了幾眼,目光柔和,嘴角也隨之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