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倆深深地對視一眼,顯然兩個人想到一塊兒去了。
柳二娘子說道“正所謂縣官兒不如現管,張成是從咱們張家村出去的,馬上就到隔壁縣當知縣了,蔚蔚到現在也沒定什么罪名,也不知道這張寬打的是什么心思,既然如此咱們不如去找張成求求情,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兒。若真的只是沖撞公堂,打也打了,罰也罰了,就算是罰點銀子咱們也認,先把人接出來才是要緊的。”
繡娘面露喜色,覺得這個辦法十分可行,只是不知道張成幾時才能回來,便問道“二姐,張成哥大概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快了吧,我聽說也就這幾日了,村里前日就派人打掃祠堂了。張成回來第一件事肯定是祭祖,到時候公爹和你二姐夫他們都得去,祭祖這么大的事兒,會提前幾日就通知,也好洗個澡換身新衣裳。我們一得到消息立刻就去告訴你,你二姐夫說到時候他會請張成給孩子起個名,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和張成說蔚蔚的事兒。”
“那我要準備些銀子么”繡娘問道。
柳二娘子搖了搖頭,說道“你還是不了解張成這個人,他的性子孤僻得很,你要是給他銀子說不定會適得其反,你沒看他從前都沒什么能說得上話的人嗎我記得他臨走前還特意去了一趟你們家和蔚蔚道別,如今他發達了,總不能翻臉不認人,咱們還是好好和他說說吧。”
“嗯,我聽二姐的。”
有了這個好消息,繡娘的心情大好,不一會兒就到了吉時,張老夫人來到西屋抱走了孩子,繡娘也跟了出去。
院子的正中間放了一張漆紅的四方桌,桌子的正中間放了一個木盆,盆里已倒好了清水,水面飄著幾片艾草的葉子,水面搖曳,散發出艾草特有的清香。
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柳二娘子和張水生的兒子被張老夫人捧著放到了木盆里,撩起水給孩子洗了洗。
長輩們的祝福和吉祥話不絕于耳,張水生咧著嘴笑著,看向自家兒子的目光滿是期盼和慈愛。
“水生,放鞭啊。”
“我來”張水生的父親從兒子手中拿過線香,拖著不甚靈便的腿朝院外走去,擔心驚嚇到孩子,老人又把一盤鞭炮往遠處挪了挪。
“響咯”張老爹中氣十足的聲音傳來,張老夫人忙裹好乖孫,用雙手捂住了孩子的耳朵,鞭炮聲響起,一片歡聲笑語。
繡娘看著眼前的一幕,由衷地替吳蔚感到可惜,這場“洗禮”吳蔚心心念念了很久,她說她們家鄉漸漸沒了這個儀式,她好想來看看。
鞭炮聲止,襁褓被眾人“傳閱”了一圈,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后,再次交回到張老夫人的手上,老人家笑逐顏開,仿佛操勞半生留下的皺紋都淡了不少。
“英子,你們幾個幫忙上菜吧,我把孩子送回西屋。”
“知道了,二嬸。”被喚做英子的少婦帶著張家一眾女眷端菜上桌,眾人也在張水生的安排下正式入席。
一共
擺了桌,
男子,
女子,孩子各一桌。
按照座次繡娘本應該坐到柳翠翠的身邊,不過適才柳翠翠鬧了那么一出,被眾人看在眼里,繡娘便被安排到了張老夫人身邊,中間隔著柳老夫人然后才是柳翠翠。
看到這個座次柳翠翠明顯有些不樂意,她才是柳家的一家之主,不過也沒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