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娘勸道“大姐別這么說,再也見不到您這樣好的母親了,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是呢,繡娘說得對,謝謝了,謝謝你們。”
最后,吳蔚一行人買了八匹布,十斤棉花,兩袋子鹽巴,還有一些吳蔚需要的草藥和材料,滿載而歸。
李大姐買了一匹土黃色的粗布,繡娘又送了她兩匹青色布料和五斤棉花,或給孩子們做冬衣,或做兩床厚實的被褥,好度過冬天。
一晃又過去了一個月,吳蔚的戶籍落定,遷令也送來了,同來的還有另外一封給張水生家的信,里面寫的是張水生和柳二娘子之子的名字君卓。
“謙謙君子,卓而不群”之意。
不過這個名字太雅致,張家二老擔心孩子嬌慣不好長大,就起了個小名,叫“柱子”,有撐起門楣之意,且柱子結實,好養活,孩子沒開蒙前就先叫小名。
吳蔚在縣城訂了些材料,準備過幾日請人搭個馬棚和牛棚,還在山上選了一處好地方打算開鑿個山洞出來,柳老夫人卻病了。
消息一出,坐滿了雙月子的柳二娘子來到了繡娘和吳蔚的家,照顧柳老夫人。
柳老夫人已在繡娘住了三個月了,養胖了不少,臉上的皺紋都淺了。
此時卻只躺在炕上默默流淚,任兩個女兒如何詢問,老人家也只是嘆氣,什么都不肯說。
柳二娘子和繡娘對此一籌莫展,吳蔚的心里倒是明白,只是有些話,她作為外人不好點破,便請張水生出面將回春堂的老郎中請來給柳老夫人瞧病。
老郎中捋著胡須對眾人說道“老夫人得的是心病。”
柳二娘子急道“老先生,這心病該怎么治啊您倒是給開個方子”
繡娘見吳蔚一臉了然,心中也有了答案,拉著柳二娘子進了西屋,關上門窗,坐到炕沿上,輕聲問道“娘,你是不是想回家了”
聞言,柳老夫人猛地睜開眼,眼淚又流了出來。
柳二娘子也明白了,問繡娘“大姐不是說忙完秋收就來嗎”
繡娘用目光示意柳二娘子收聲,聽到柳二娘子的話,柳老夫人又把眼睛閉起來了。
“他們”
“二姐”
柳二娘子閉了嘴,眼中的驚愕卻怎么都散不去
繼承了柳家全部家產的柳翠翠兩口子,竟然不打算要這個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