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吳蔚讓屯糧的事情,張水生倒是沒太往心里去,他們家地窖里滿滿的,足夠一家子吃到明年秋收了。
張水生和吳蔚專程去了一趟回春堂,給老郎中送上年禮,吳蔚買了些常用的藥材回來。
來到約定地點,吳蔚和張水生坐在板車上等了快一個時辰,母女三人才回來,除了四匹布和必要的鹽巴,繡娘和柳二娘子還大包小包買了一堆東西,就連柳老夫人的胳膊上都掛滿了,吳蔚和張水生連忙迎了過去,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到板車上擺好,柳二娘子笑道“我可好久沒出門了,今天算是買了個痛快”
張水生笑了笑,沒說話。
臨近晌午,吳蔚提議到市集上的館子吃一頓再回去,正值特殊時期,一家人挑了個門臉不大的小館子,店內只擺了四桌,其中一桌有客人。
幾人點了六道菜,一碗湯,一盆雜糧米飯,柳老夫人頗覺奢侈,卻也只能入鄉隨俗。
回到張家村,張水生先把牛車卸到自家院里,又跳到了吳蔚的牛車上,把她們送回到小院,幫忙食材都搬到地窖里才回去。
西北風,蕭瑟,干冷。
梁朝的百姓便在這樣的氣氛中迎來了新朝的第一個除夕。
正值國喪,并無鞭炮紅燈,也不能貼對聯,家家戶戶便把買鞭炮對聯的錢用來添了幾道菜。
雖不如往年熱鬧,卻也不失年味。
正月十五,上元節。
朝廷的新旨意傳到了清廬縣。
第一道旨意,定新年號為弘宣。
第二道旨意,是對各地藩王和朝臣的一些調動和任命,新皇登基勢必要分封和改制一批藩王,依照梁朝的祖制,只有皇帝的親兄弟可以襲一字藩王。
新皇登基后,從前的一字藩王要增添一字,做二字藩王,相關的待遇也會有所調整。
圣旨洋洋灑灑一大段,被謄寫成告示貼在縣衙公示板上,吳蔚他們聽到的已經是由他人復述來的版本,那人也只著重記住了與清廬縣勉強有關的信息,那就是原燕王殿下,改封號為“燕平王”,遷封地于徐州,府兵削減三千,其余尊榮不變。
皇二子,高衡,封為宜王,賜封地泰州。
也就是將從前燕王的封地改封給了高衡,朝廷上也出現了一些變動,上至中書六部,下至各個衙門都有變動,不過這顯然與地方百姓無甚干系。
值得一提的有兩件,原刑部尚書年事已高,新皇賜其告老還鄉,由刑部侍郎蕭盛接替刑部尚書的位置。
一時間,簫盛風頭無兩,成了梁朝歷史上最年輕的尚書,未至而立之年便官居人臣。
還有一件事是明鏡司徹底被“廢除”從原來的皇權直屬的有司衙門,變成了隸屬于刑部的一個管理檔案的小部門,明鏡司剩下的官員,全部被編入刑部,明鏡司舊址被改制后,換了匾額。
東方瑞,依舊是新朝的最高級別的通緝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