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間,繡娘仿佛被人掐住了喉嚨,沉默了不知多久,才艱難地說道“那咱們多買些糧食吧,總要活下去的。”
吳蔚發出一聲嘆息,這是她來到這里后第一次感到如此無力,這種無力感和被張寬關進大牢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這是一種不可撼動的,無法翻越的,一個身無長物的普通人,對陣無窮的自然之力時所生出的絕望。
這夜,吳蔚和繡娘一夜未眠。
又過了兩天,張水生送來了幾十個布袋子,都是從張家村各個田地里秘密取來的土壤樣本。
張水生留了個心眼兒,她知道吳蔚所涉及的這件事一個搞不好,會面對什么樣的后果,所以他沒有找任何人幫忙,所有的土都是他偷偷取的,并叮囑了全家人不要再提這件事。
無論如何,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吳蔚擔心嘗土太頻繁會弱化判斷力,所以每日只請柳老夫人品嘗十幾份,間隔的時間也很長,用了三天時間才品鑒完。
吳蔚看了看手中自己親手寫下的報告,這一批次五十七份樣本中,結果全部是欠收,程度略有不同。
其中小槐村的土壤樣本,柳老夫人給出的結論是收成大不如往年,卻也能收到一些糧食。
張家村的絕大多數樣本,柳老夫人
給出的結論是會欠收,家里人會餓肚子,要是家里余糧不多,會出事兒。
另外還有三家,柳老夫人給出的結論是完了。
究竟這個“完了”
dquo”
的字樣,下面還有兩行吳蔚看不懂的字總n110,cao23。
小時候的吳蔚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還特意把奶奶拉過來詢問,奶奶笑得慈愛,摸著吳蔚的頭對吳蔚說“好好學習,以后就知道了。”
后來吳蔚學習了化學,自然明白了少年時看不懂的符號是什么意思,只是那時候奶奶已經不在了。
為了彌補童年的遺憾,吳蔚還自己演算過具體的化學方程式。
一段記憶涌現心頭,記起慈愛的老人,吳蔚的眼眶有些濕潤。
梁朝先帝篤信丹藥之說,梁朝各地都有所謂的煉丹坊,就連清廬縣這種偏遠的地方也能看到幾家,所以無論是硝石還是石灰石,都不缺。
只是想做出滿足張家村,甚至整個清廬縣的化肥,絕非吳蔚一人所能及。
吳蔚的腦海里閃過了兩個人選平佳縣主高寧雪,清河縣知縣張成
想在短時間內拉起一個生產線,必須要一定的財力和權力的支持才行。
原本高寧雪是最好的人選,她爺爺的封地離清廬縣很近,可隨著燕王遷封,這一優勢也喪失了。
但吳蔚還是想碰碰運氣,畢竟是關系一縣之民的大事。
于是吳蔚提筆寫了一封信,是給高寧雪的。
至于張成那邊,吳蔚親自去講。